2021中国动画片《雄狮少年》,豆瓣评分8.3,时光网评分8.1,IMDb评分7.5,于2021年12月17日在国内上映。
本片作为原创题材,非常值得褒奖,没有延续西游记和封神榜的IP老路,而是另辟蹊径深入发掘广博的中国传统文化。国产电影应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不应当哪个IP一火就全员扎推(西游记和封神榜就是如此)。
本片是2021国产动画片的口碑大黑马,不过票房并没同步成为大黑马,本片最终的票房是2.49亿人民币,虽然票房肯定高于片方预期,也会有可观的投资回报率,不过相比于豆瓣8.3的高口碑而言,2.49亿少了些,具有黑马相却没能成为票房大黑马。
主要原因是舞狮这一中国元素具有浓郁的地域性,而且即便是曾经兴盛过的南方沿海城市,如今也较为少见了。也就是说,本片的年轻观众群体几乎没有舞狮的文化共鸣,了解舞狮文化的观众群体则是不会看本片的中老年,这是本片在观众群体定位上的尴尬所在。一部电影,如果不能引发多数观众的共鸣,就只会叫好不叫座,本片就是如此,因为观众不会为他不熟悉不了解的事物买单。
由于当今的南方沿海城市的舞狮文化已不兴盛,所以本片将时间点设定在了2005年,这一设定虽然符合舞狮兴盛的时间,但是却距离当代年轻观众很远,儿童观众那时才刚出生却还没出生,少年观众那时也还很小,所以2005这一尴尬的时间设定是本片无法引发少年儿童观众文化共鸣的重要原因。
我们如今谈到舞狮,我想马上联想到的只会是香港电影兴盛时期的《黄飞鸿3:狮王争霸》,或者是欧美电影中出现华人元素时常有的舞狮庆祝场面,也就是说,除了影视作品以外,我们无法在现实中感受到舞狮文化。
本片的故事是个非常俗套、屡见不鲜的励志故事,菜鸟变英雄,乌鸦变凤凰,高手在民间,高手隐居于世,业余打败专业,这样的剧情在影史中太多太多了,多如牛毛,千篇一律,不过却总是能够撼动人心,因为这样的题材总是能够触动在现实的泥沼中挣扎的我们的情感。
在残酷的现实中,业余人士想打败经过多年专业训练的职业人士的可能性是0。不是几乎为0,而是=0。如果业余人士仅凭一腔热血就能取得成功的话,那么世界就会非常美好了,也就不需要存在专业人士了。但即便现实如此残酷,影视作品仍然要体现“菜鸟变英雄”,因为身处现实中的我们,需要这样的情感激励,哪怕只是在影片观看的一百多分钟里。
本片有太多太多刻意煽情的设置,比如,通篇台词中都是“病猫”“废柴”“笨蛋”这样的字眼,刻意地强化角色的柔弱,为之后的醒悟和崛起制造强烈反差和戏剧冲突。角色们的师父是卖咸鱼的,这一设定同样非常刻意,太过明显要取“咸鱼翻身”的含义。台词中也不断加入刻意煽情、上纲上线的鼓动性语言,不断出现“雄狮”一词来刻意煽情。似乎不创造出几句《哪吒之魔童降世》“我命由我不由天”那样的经典台词就不善罢甘休。
不过,虽然本片的剧情和台词有着诸多的刻意和造作,不过煽情效果很好,全片始终能够令人保持激动和感动的情绪,虽然明知是被煽情,但是仍然泪流满面(正因如此,狗血韩剧才会兴盛不衰)。
影片进入大赛的高潮戏后,体现了良好的节奏把控和情感控制,高潮迭起,跌宕起伏,将舞狮这一本来就具有浓厚娱乐元素的文化项目通过比赛竞技这一形式将电影的娱乐性发挥到了巅峰,影片最后戛然而止更是导演的精彩手法。
本片对于普及舞狮文化知识是大有好处的,相信本片会唤起人们对舞狮文化的关注,毕竟这一文化已经离我们多数人远去。如果现实中能够看到影片中那么强烈娱乐性的舞狮比赛,我相信舞狮这一传统项目有望复苏,不过显然背后要有良好的体制和商业运作做支撑才可以。
本片在角色形象上饱受诟病,确实,可能是最难看的中国人形象了。小眼睛,咪咪眼,眼距宽。本片上映时正值有的品牌的广告宣传采用的是这种形象的女模特,搞得舆论哗然。本片刚上映时还有舆论说本片有乳华倾向,这可能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票房。不过实打实地说,本片的角色形式确实不好,不明白片中男人为何一个个都很丑,即便是南方沿海城市的乡镇人也并不如此长相啊。
我看的是国语版,但即便是国语版,本片中也仍然穿插有粤语,尤其是插曲几乎都是粤语。因为毕竟舞狮文化是南方沿海城市的传统文化,所以即便是国语配音,也很难完全剥离粤语为主的语言文化。这一国粤混合的语言方式,也拉远了少年儿童观众的距离,遇到粤语还要费劲看字幕,这显然不是少年儿童观众所喜闻乐见的。
戏剧性终归是戏剧性。影片高潮戏中群鼓响起为男主助威的桥段,如果在现实中是不合理的,因为那等于是给男主不自量力的莽撞之举推波助澜,但是作为电影的戏剧化处理,群鼓响起很好地衬托了高潮戏的情感,让观众的心潮跟随男主一起去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不正是电影戏剧化的魅力所在吗?
最后谈谈影片的CG技术水准,可以说太水了,人物角色的建模、纹理、毛发、表情、肢体协调性都非常稚嫩,背景人物更是粗制滥造,制作方在CG3D动画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别说和好莱坞无法相提并论,就是和一流国产动画片相比也仍然很大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