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不一定都是神话,神话的也未必只有爱情
文 / 李泽清
《爱情神话》,谁这么有胆量如此命名一部电影,别以为有徐峥、马伊琍、吴越、倪虹洁你就一定能赢得漂亮,你就有了十足的底气。的确,一开始听到有这样一部电影将要上映的时候我就是这样想的,也没有在第一时间走进电影院成为它的第一波观众。
大概是在一个极度想看电影的午后,已经“断片”两周以上,对我来说有些开始“闹饥荒”。但也绝对不是饥不择食,在《误杀2》《黑客帝国:矩阵重启》等多部未看影片中做出选择也不是那么容易。之所以最后定下《爱情神话》主要是场次时间非常吻合我们的日常作息,于是我便带着女儿一起欣赏这部上海方言电影。于是便有了许多想要表达的东西,须用一些文字记录下来这段观影的经历。
影片故事简单易懂又不落入俗套,方言味儿是加分项。除了看一眼网友的评分,观影前我连故事梗概都不曾了解。正式这种陌生的感觉牵引着我,才能更加聚精会神。简单来说影片讲述的是上海中年离异男老白(徐峥饰演)和前妻蓓蓓、相亲对象李小姐、学员格洛瑞亚以及邻居老乌一起勾勒出上海的市井生活。我个人是没有太多上海的生活经历,但这些年也没少去上海的弄堂里晃荡,哪怕是一个人走走也好,那种感觉既不乡村也不是现代城市所赋。正如老白的视角,一直穿梭在弄堂里,看他走过的路线,水果店、咖啡店、修鞋铺……这些和生活密不可分的场景看似普通,却因为主人公的脚步和视线交织成一张生活的网。在网里的人都在用自己的方式活着,看似毫无关系实际上又环环相扣。上海方言完成影片的全部对白,一张口就有了区域化小集体的文化趣味性,听惯了普通话偶尔欣赏下民俗方言倒也并不突兀,反而成为加分项。尤其是看中年老白用方言谈恋爱的期待值大大增强,一个中年离异男如何追求一个中年离异女,又如何面对前妻和绯闻关系的学员,尺度的拿捏是一门高级的技术活儿。
爱情不一定都是神话。生活中我们所经历的爱情其实对大多数人来说都可以用普普通通来定位。当然这并不意味着要否定我们所历经的坎坎坷坷,也不是要否认我们所投入的一腔热忱和满心欢喜。谈一场顺其自然的恋爱是大多数人的选择,“极少数”要么充满了传奇色彩,要么总是能让人步入极端,当然每个人都会去选择真正属于自己的故事,尽管它离神话还有太大的距离。现在的年轻人大概已经不再笃信牛郎织女,也不相信孟姜女的传奇,更不会说要去验证。这个时候就是要考验自己,怎么去定义“神话”。可以像电影中老乌一样,沉醉在一个“小联合国”的世界里,与外籍女友甚至是意大利女星索菲娅罗兰都能和他扯上一段感情关系,听他讲的过程倒是没有那种“扯淡”的感觉,太凡尔赛,太有范儿了。这是属于老乌自己的神话。那么我们呢。正如老白一样,我想他年轻时也曾把自己的感情信奉为一部神话,不过,人到中年还是以离异告终。截然不同的是,老白和前妻蓓蓓的关系并不像过去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那般“深仇大恨”,反而还能和有些暧昧不清的女学员或是相亲对象坐在一起吃饭聊天,仿佛一切都是重新开始。这本身就很神话。
当然神话的也未必只有爱情。老白和老乌一看就是典型的“好闺蜜”式兄弟。老乌不停的鼓励老白开画展,四处寻找不同的场地想要撮合,尽管他推荐的地点看起来都有一点点“不太靠谱”。令人感动的是,即便是两个人耍起脾气搞对立也都显得如此可爱,完全一对儿没长大的男孩。当一切欢愉归于宁静的时候,又是老白替老乌了结了身后事。当画展策展人署名“老乌”的时候,老白的眼泪应该是替所有人在流。当老白还在思索和那个“有钱有闲,老公失踪”的格洛瑞亚那一晚到底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属于他自己的爱情也正在悄悄发生改变,不可能正在成为可能。这些本身也都难说不是神话。
观影过程是愉悦的,这是其它电影长期以来十分匮乏的。幽默的很高级,不是为了喜剧而去故意制造冲突,一切都拿捏的恰到好处,这才让欢笑和泪水齐飞。兄弟情、友情、父子情,还有更重要的爱情都在电影中弥漫,不可开交。那么大家所争议的票房到底还重不重要?窃以为,不是所有的影片都需要用票房来衡量,票房也无法衡量一部影片的全部价值。如果一部电影能有这样的舆论,那这必定是一首赞美的歌。它启迪观众并赋予力量,去追求,去找寻生活中伴随我们的种种情感,因为爱情神话的基础不只是爱情。
我想老白和李小姐的咖啡一定很香,而我们所饮下的也绝不是只有一杯咖啡,可以是任何其它我们想要争取的。这或许就是爱情神话的力量。(完)
李泽清,诗人、影评人,资深娱乐营销专家,湖南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电影评论协会会员。曾在《中国广播影视》、台湾《旺报》等媒体撰写专栏。作品散见《青年作家》《湖南日报》《天津诗人》《大众电影》等刊物,出版个人专著《网络直播》,作品被《2019中国年度优秀诗歌》《河南文学作品选·诗歌卷》等选本收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