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8.狙击手
我看的大年初一半夜10点半的场……国师就是国师!刚看完冬奥会开幕式,我真觉得去年的悬崖之上和今年这个狙击手,就是他用来练手拍着玩儿的,估计是在找冬奥开幕灵感顺带创作的两部佳作,狙击手真的是太优秀了,这才是真正的电影,真正的导演啊!
看之前听说是根据抗美援朝战争“冷枪冷炮”运动中神枪手事迹改编,我以为是张桃芳的故事,那可是神一样的存在,但影片选择了群戏,一个连队下的狙击五班的故事。班长刘文武是核心力量,不少班里的战士是他从家乡带出来的,而他本身也是个神奇的存在,成为敌军的心头大患,也因此被美军一个狙击大神盯上,誓要把他活捉。美军定了个计策,之前抓住的一个通讯兵,和刘文武很熟,他断定刘文武必定来救人,但这个人是个伪装成通讯兵的侦查员亮亮,他身上有着重要的情报,所以连长派五班前去救人。大永是五班里的新人,但是非常有潜质,也深得班长枪法真传,本来是没带他因为亮亮跟他是同乡,而大永心思细腻总爱哭,班长怕他承受不住,但大永还是跟上了队伍。于是五班就这么走向了敌人设下的圈套,双方你来我往中损兵折将,为了活捉刘文武,美军提出让他来换亮亮,班长二话没说安排好后事,身上绑着手榴弹就冲过去牺牲了。大永只剩一人,只能按兵不动偷偷观察,美军此时反应过来亮亮身上有情报开始要往回拉人,大永一人干翻了小队,并且得到了亮亮的暗号说情报在那个朝鲜小朋友身上,随后亮亮牺牲。美军狙击队长带人搞了坦克,抓了朝鲜小朋友打算送回司令部邀功,但被大永一人打中履带打中瞄准镜,逼到只剩队长一人出来对垒,用班长的勺子瞄准将敌人歼灭,救出孩子拿到了情报。全班只剩他一人……
我还是要说老谋子YYDS!!!雪地战争,没有比他更会拍的了!从片子刚开头我就震撼到了,那兔里那个场景就那么从动画走到荧幕,雪地与志愿军战士融为一体,满山坡他们在潜伏着,就是一模一样啊,瞬间带入那场残酷的战争。这个片子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个废镜头,我上次说这句话还是李延年,战争片真的忌讳拖沓,特别是这种纪实类的,不是让你说教是真正把现实拍出来,就足够了。没啥特效装逼的场景,比不了那些个什么多少个亿的大制作,但就是细微之处才更动人:勺子、望远镜、手套、子弹……战士那句你看美军他们啥都有,我们连个望远镜都没有!唉,那场不在一个量级上的双方战争戳中了现在的每一个中国人,想告诉先烈们现在我们都有了,我们的都是最好的,你们当初的牺牲换来了我们70年的和平,我们现在越来越站在世界中心了,你们的血没有白留,你们的愿望今日都实现了!呜呜呜呜……说回片子,这场顶级狙击手的对决如同象棋对垒,用生命下棋对阵,残酷又惨烈,虽然也有装备上的差异,但更多的是狙击手最单纯的实力对决,那可真是一命换一命。刚开始我还没来得及流泪,等到牺牲三位战士之后,我意识到了,这是一场势均力敌的对垒,就是一换一,既不夸大我军也不贬低敌军,因为狙击就是这样一个残酷公平的战场,一不留神就没命……虽然没有李延年那大段儿的指导员战前动员,但是你能看到每一位志愿军战士坚定的眼神,他们抱怨装备差,但他们没有任何退缩,绞尽脑汁想计谋只想完成任务。这一点与美军形成鲜明对比,想逃跑的一个接一个,害怕退缩的一个接一个,因为他们没有什么信仰和目标,干一场只为了私利的侵略战争,注定不会成功,没有信念真的会瞬间崩塌。演员们也好棒啊,没什么流量小生,都是好演员,我觉得他们是真的很冷,那种脸被风吹的痕迹特别真实,方言大杂烩也是非常真实,我喜欢这种趋势,真实而自然~~
我可真是看不惯有些商业片抢排片挤占票房空间,给狙击手真的排片不是大清早就是大半夜,也真是太无语了,那个什么桥的就那么想赚爱国钱么?干的事儿和你这片子的立意都是背道而驰的,也不怕钱花了扎手,真无语……
659.这个杀手不太冷静
其实看狙击手是个意外,年前看影单的时候就很无语,大过年的没有喜庆点儿的片么?不是战争就是创业,搞啥啊,大过年的谁愿意去看哭激恼的啊?去年的李焕英都是以喜剧包裹着的悲剧,今年这都是啥……当然狙击手我是打脸了,但杀手是本来我就要看的No.1!
这是一个荒谬的故事,就像开心麻花很多的故事一样,架空却又有些现实映射,我怀疑这个也是有话剧版的,特别有笑料。影片开头,一杀手帅气登场,打算把对面的哈维大哥一枪毙命,结果自己所在的楼是对面大哥即将爆破的楼,杀手被压入废墟重伤,他就是恐怖的杀手卡尔,但现在只能作为被慰问的对象对着哈维龇牙咧嘴。哈维大哥则一直有个喜欢的女明星米兰,他逼着米兰嫁给自己,米兰为了找机会逃脱就说自己认识卡尔,哈维一愣说那你把他叫来跟我唠唠。为了等离开的船,米兰只能和导演弟弟米勒商量对策,米勒刚骂了一个总自己加戏的群演魏成功,他一直想当男主,米兰一想正好能帮忙。就跟魏成功说要拍一部沉浸式戏剧,让他演男一号,是个杀手叫卡尔,摄像机都隐藏的,让他尽情发挥。这个戏精就开始了自己的表演,在与哈维和他手下吉米的怀疑中,借自己“精湛”的演技和绝佳的运气一次次化险为夷,魏成功尽情的塑造着角色,尽管演得是真挺烂的,但是就是敢演又热爱。但真相肯定是要大白的,吉米借魏成功这个杀手卡尔之手杀了大哥哈维,侵吞了大哥的一切,其实原本的卡尔也是他找的,米兰为了弥补挽救跟魏成功说就是杀青了你走吧,自己答应嫁给吉米。魏成功最后还是决定直面现实,冲去结婚教堂解救米兰姐弟,最终让一切回归正位,做了自己人生的男主角。
开心麻花近几年的电影作品有点儿走下坡了,主要可能是舞台剧改编作品的一些弊端被不断强化,再加上沈马CP也不合体了,感觉有点后继无人。好在魏翔出现了,他其实之前打酱油也是很优秀的喜剧演员,但没有挑大梁做过男主角,他和魏成功这个角色还真的是有些命运上的契合点,不得不说这个选角十分成功,必须要选麻花里不那么出名但是有非常有实力的男演员,魏翔也是该火了呀,真的演得不错!夸张的时候就夸张,但不浮夸,效果和笑果并重,让人很舒服,笑点改的不错,没有以往麻花有些片子里那种尴尬网络梗,也许是这个年代设定也起到一定的抑制,很舒服的搞笑,自然而然不做作。电影是一种造梦,镜头和灯光亮起,演员就开始进入他们自己的那个梦,杀手把这个仪式感消除,让魏成功在无镜头灯光下像拍摄一样表现,这个设定让我有一种恍惚的感觉,他在拍电影认为是假的却依旧在卖力表演但实际是真的,我在看电影我认为是假的但认真融入为剧中人悲伤喜悦但实际也是真的,这种感觉在后半段被戳破时我和魏成功一样都有失落感。好在他振作起来,把假的变成了真的,好像也在安慰我,我感受到的就是真的啊~~片子中还有不少对经典电影的致敬,比如雨中情、天才白痴梦,用的很讨巧也很有效果,时常有种这段是真的还是在拍戏呢?在这样的脱离与融入中,感受到电影的美妙感,回味儿还有点儿深刻,真的不错啊~~~
豆瓣对国产片可真的是太拉胯了,有些评论真的跟垃圾场似的,处处透露出趾高气扬、外国片高人一等、莫名其妙的优越感,看着真反胃~~不就是嫌人赚钱,或者拿他人钱财么?有本事咋不去怼资本大片呢?被钱塞住了嘴吧,真无语~
660.爱情神话
很有趣的一部爱情片,不是我的观影风格,但却被一众老戏骨所打动,竟然又看到了《我的前半生》,哈哈哈哈,这回马伊琍和吴越又是同一个男人,但顺序这回是反的,哈哈哈哈,为什么感觉自己又get一个小彩蛋呢?
李小姐,离异带着个混血女儿,和老妈挤在亭子间里,白领女性和老白在搞暧昧。蓓蓓,老白前妻,犯了所有男人都会犯的错误,但老白坚持离婚下潇洒走人,离婚后热衷跳探戈。格洛瑞亚,有钱有闲老公失踪,跟老白在学画画,精力充沛喜欢玩乐的富婆。上海爷叔老白自称杂家,专门教老年人画画,爱画画爱写诗还爱烧菜,手艺不错,自是有才但对谁都不错略怂的上海男人。老白的好友老乌谈吐风趣,一生追逐浪漫,说自己是个浪子,年轻的时候交过的女朋友都能组联合国了,特别是跟一个意大利国宝级女演员索菲亚罗兰曾经相爱过,经常拿出来炫耀继承财产,但没几个人相信,都认为他吹牛批。老乌一直在撺掇老白搞一个画展,老白也因为想给李小姐留下好印象而动心答应,可是找的地方都不靠谱,老白很恼火。一次有趣的机缘凑巧,李小姐和老白本来要约会,但其他几个人都不请自来,攒成了一个大饭局,也让这三女两男,在上海这座摩登之都里,凭借智慧、幽默过招、夹枪带棒、诙谐有趣,渲染出市井烟火和男女欢爱本性。老乌和老白闹别扭,互相戳对方的痛处,老乌说老白就是被俩女人给搞晕了,可没想到就是这俩女人帮老白找到了外滩18号的展览馆,老乌也是自叹不如。又一次饭局,突然得知索菲亚罗兰拍戏意外去世,老乌给他们讲了自己的故事,虽然临了说都是编的,但仍能看出他的悲痛和对往事的追忆,翌日清晨突发疾病不治身亡,而意外的是人家罗兰被爆又醒过来了,众老友一顿痛心疾首,决定要一起看那部老乌说一辈子没敢看,罗兰推荐的意大利片《爱情神话》。结果,大家看的非常困也没啥特别的感想,不过李小姐似乎又对老白重怀了好感……
老实说我已经很久没有看过爱情片了,真的是看不下去,如果外壳再包装着别的故事类型,我宁可把爱情当做点缀,可能是年纪越来越大的原因,对爱情故事确实不太感兴趣,也真的觉得婚姻和爱情都越来越没啥滋味,周围别的让人开心的事情非常多,何必把自己困在一棵或几棵歪脖子树上呢?但很开心,这部电影把男女故事又讲到了另一个高度,虽然没啥新意,但隐晦又直白,颇有文艺片儿的劲儿,禁得起琢磨。三个女人第一次的饭局,讨论了关于野猫和剩饭的故事,分别自己代入了这个解读,更有趣的是提出这个比喻的蓓蓓也是那个偷腥的野猫,一种人类讲究别人和总往自己身上代入的那种人性啊,在你来我往的对话中一览无余,中年人的隐晦和聊骚,还是真挺有意思的。这大概是当孩子长大,自己没有了别的生活所迫、事业所追、人生所赶之后,中年人对爱情重生的一种火花和激情,老白这样的都有这么多女人围着追,也是难怪蓓蓓吃醋了。可是不同时期的人大概就是有不同的追求,也可能是以前忘了追求刺激,现在又有机会再来一次,食色性也,人之常情,对未有更高追求和自我价值追寻的人来说,男女之事大约就是人生头等大事了,也是以后漫漫岁月能够跟别人吹嘘炫耀的谈资了,不高贵倒也值得回味,但也别贪杯哦~~选择在上海这个城市也非常符合片子中的那种小资情调,洋房外表内就是那种上海老楼的亭子间,既不摩登又不现代,与上海这座城市对外的形象也是形成显著反差,但又很值钱靠收房租就够活了,可也是挣扎在其中卖不掉只能住的困局,可倒也充满了市井气息和烟火情怀,你看老白忙碌在厨房做菜、在庭院里作画讲课、和老乌在小门面咖啡厅边喝杯酒来杯咖啡,其实生活也是很能有滋有味的,不管挣多少在外多风光,回到自己的窝,就是一样的蜗居呀~~
整个影片看下来很舒服,也有上海话的作用,近些年这个方言电影趋势很不错,让电影接地气,也更有滋味儿了,说实话如果是普通话可能会觉得剧中人都有点话唠,可能不说话留白会更有艺术感,但一到了上海就是要配上这仅仅凑凑的上海强调儿,又灵又嗲,蛮好的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