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让观众走进电影院,首要的因素就是影片能打动普通人的心,能惹人共情,引人共鸣,如果能令人回味,发人深省就更好。基于这一想法,我看完《人生大事》的两支预告片(定档预告26秒,首支长预告1分42秒)之后,对这部剧情片充满了期待。
人生大事,莫大于生死。人类面对死亡,是哲学永恒的命题,也是一切宗教的要义,但无论是辩证法还是道法自然, 一神论还是多神论,人们想方设法解释“死”,最终是为了探讨“生”,探讨生的价值和意趣,治愈生的苦难和艰辛。
电影《人生大事》从殡葬切入,但实际要探讨的也是“生”,是实实在在的生者的生存、生活,以及以生活现实为出发点探讨小人物的真实心理和情感需求。《人生大事》两版预告片透露出几大看点,很有吸引力。
影片的服化道和人物形象非常生活化,预告里展现的氛围和场景都充满烟火气。
莫三妹(朱一龙饰)是个刑满释放,从事殡葬服务的青年,不修边幅,带着痞气,看得出身边没有什么亲人,脾气不算好,生活也不太如意。武小文(杨恩又饰)是个孤儿,相依为命的外婆去世了,亲戚推诿,无人照管。
两个人因为“外婆去哪儿了”的问题不打不相识,小文在懵懂的年纪被迫理解死亡,见多了死亡的莫三妹却被孩子的无助和她那些所谓亲人的冷漠激发了恻隐之心,冲动收留了她。
一个毫无带娃经验的街溜子和一个直率天真的小女孩,可以想见两个人会在琐碎的日常生活里闹出多少冲突和笑话,而在血缘和法律上都无法成立的这种父女关系也必然会带来各种外在的矛盾。
以充满烟火气的整体氛围和人物为基础,以饱含悲喜各种元素,内外矛盾互相推进的剧情为核心,我相信这部影片能够让观众坐得住看得投入。
首先是人物之间的反差。糙汉子大叔莫三妹和机灵鬼女娃武小文,一个圆寸烟疤戴着紧箍手镯,一个扎着丸子头带着红缨枪,按导演的话说“一个是又凶又暖的美猴王,一个是有情有义的灵珠子”,两人方方面面充满反差,却又因为莫三妹骨子里的善良和武小文纯真的感恩建立了跨越血缘的亲情。
其次是人物内外的反差。莫三妹外表又拽又痞,脾气暴躁,内心却柔软温暖。什么样的人是好人?能够做一个好爸爸?世俗的眼光会觉得莫三妹不可能成为一个好爸爸,但他却得到了小文的认可:“我的爸爸叫莫三妹”。社会评价往往与当事人的感受不一致,好人坏人又岂是阶层、职业、社会地位这些因素可以定论的。
最后是人情世故的反差。身为“亲人”的人遗弃小文,身为陌生人的莫三妹却收留小文。当小文与看起来自身难保,而且不像个好人的莫三妹建立了充满依赖的父女情,周围的人们会怎样评说,社会规则又会怎样评判?我相信观众们会跟我一样充满感慨,同时又为两个人最终何去何从满心忐忑。
定档预告中,莫三妹终于见到遍寻不着的孩子,焦急、气恼、恐慌无措,对着孩子劈头盖脸一顿呵斥。小文委屈地哭着说“我的爸爸叫莫三妹……我不会丢”,莫三妹眼泪失控,他心疼着满脸委屈的孩子,又被孩子这声“爸爸”喊得莫名感动,甚至哭得带着一丝委屈。
长预告中有一幕莫三妹背着红缨枪火急火燎跌跌撞撞跑进幼儿园接小文,我猜想会不会是发生在“抚养权”出现纠纷的时候,终于得到通知可以接孩子了?
幼儿园家长活动,莫三妹难得不穿跨栏背心花衬衫,打扮得“人模人样”。小文送了莫三妹一张自己画的爸爸,莫三妹再次难忍泪水。
长预告的最后,莫三妹问小文:“你以后,不会把我忘了吧”,莫三妹虽然努力藏起他的忐忑,但表情里还是不小心透出了一丝不安,又带着点虚张声势。
以上这一幕幕剧情,我们很轻易就能从演员的表达中看到莫三妹内心的孤独敏感,以及与小文一般无二对亲情温暖的渴望。所以,这不是一个单方面收留照顾被遗弃的小女孩的故事,而是两个同样被社会遗弃的人,用善良和爱意互相温暖,互相救赎的故事。预告片已经足够让观众对演员的演技充满信心,我相信可靠演技支撑下,这样一个互相救赎的温暖故事一定能够打动人心。
最后我想说,除了剧情本身的吸引力之外,《人生大事》的主创团队也让我对影片的剧情节奏、表达层次、质感格调比较有信心。监制韩延对挖掘人物心理、铺陈矛盾冲突、掌控剧情节奏一向擅长;导演刘江江是影片剧本原创者,新闻专业出身,祖辈从事丧葬行业,对影片里人情世故、殡葬人文和人物情感的把控不会出错;领衔主演朱一龙,一部《叛逆者》足以证明他深入挖掘和细腻描摹角色内心情感的功力,近期主演的电影《峰爆》、《穿过寒冬拥抱你》等作品也能够体现出他的可塑性,预告里展现的演技更是让人非常放心。“延江龙”的组合,有总控有部署有落实,成品质量应该错不了。
期待《人生大事》4月2日正式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