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瘫,也是电影的ㄧ种表情。

卡莫美毛哥  卡莫美毛哥     2022-03-07      0

首页 > 电影

​​很多电影,让人感觉表情丰富。有些电影,让人感觉面无表情,就像面瘫一样。 


表情丰富的电影看似有趣,但常常看过就忘。面无表情的电影看似平淡,看完后仍不时催人回想,反而余韵无穷。 


这样说可能不好理解,先来谈谈一段往事。



近来,我总是想起一位在台湾工作时认识的同事,她就是一个面无表情的面瘫女。她担任部门的美术设计,位子在办公室的最角落,话非常少,无论走路、吃饭、开会都是同一个生无可恋的调调。


当其他同事七嘴八舌吆喝起哄,她始终不附和,只是坐在她的位子上对着电脑,不显露任何情绪。除非有人刚好开启她感兴趣的话题,办公室里才能听到她那有气无力的声音。


我后来才得知,这位同事来自一个不幸的家庭,父母意外双亡,长年跟奶奶相依为命,下了班仍得照顾老人家的起居饮食,生活没有太多自己的时间。


她每天按时打卡,准点下班,必要时也愿意加班。她就像个隐形人,在众人眼目下,有一种没有存在感的存在感。


同事十年,我唯一看到她很有存在感的一次,是在一场年终的公司聚餐。

由于公司是女性多于男性,为求欢腾的气氛,节目组刻意安排了猛男秀。当ㄧ群穿着暴露的肌肉男上台时,我ㄧ旁平时意气风发的女主管们各个面色铁青。我尴尬看着她们,耳边却听到面瘫女从后座传来的欢呼声。

回头一看,只见面瘫女手拿着红酒杯,一边兴奋叫喊着,起身跟着台上猛男摆动臀部的节奏,忘我地舞动。我有点吃惊,想着这是她的人生中难得放肆、很有表情的一刻。

原来,面瘫女只是脸瘫了,心并不瘫呀。


讲到“面瘫电影”,可追溯到电影大师罗伯特·布列松,他喜欢雇用非专业演员,不琢磨演技,所以大伙都是一脸面瘫样,他的影像风格,也处处流露出ㄧ种克制和疏离。但很奇怪的,布列松的电影再怎样面无表情,仍可感到莫以言状的深情。


前几年有部非常火的电影叫《海边的曼彻斯特》,主角由本.阿弗莱克的亲弟卡西.阿弗莱克饰演,在片中他完成了本世纪面瘫戏的一个巅峰,告诉观众什么是最完美的生无可恋,什么是最动人的面瘫表情。

如果你也喜欢面瘫的风格,推荐以下三部日本电影,在面无表情的淡漠中尝到不一样的况味。


《驾驶我的车》

挟着村上春树与披头四的幽灵,本片在今年奥斯卡各奖项名单中备受瞩目。有趣的是,此片最出彩的角色竟是一个面无表情、長相毫不起眼的女司机。
把三浦透子这个面瘫角色拿掉,整个故事也成立,但她为这部片注入了一个无可取代的迷人灵魂。

这位北海道贫户出身的女司机,在一场地震意外家毁人亡,侥幸逃生,她开着家里仅剩的破车,毫无目标的往南行驶,最后车子在广岛抛锚,她没钱修就留在那里打工了。

在她的生命中,只靠着两种能力求生,一是她很会开车,任何车种都难不倒她。二是她很会看人,见多了骗子,她比谁都清楚人心。

因被命运摧残到极致,这个生无可恋的女司机,对于大力着墨精英品位的《驾驶我的车》而言,无疑是展现真诚性的高明包装,让本片结尾出现了超越的意义。


《编舟记》

这是一部甚少人提及的冷门佳片,松田隆平扮演一个性格内向、说话结巴的面瘫直男。

他在一家大出版社工作,因有社交障碍,被当成一个边缘的怪人。有天,部门主管打算编辑一本全新现代辞典《编舟记》,这项目旷日费时,估计得进行十来年才能完成。有才干的年轻同事纷纷躲避,不愿将岁月耗费在枯燥无趣的辞典编辑,一位即将退休的老编辑,相中了主人公不擅和人交往却做事认真的特质,决定让他来接班。

松田隆平把角色诠释得入木三分,为了编好辞典,他满脑子都是想着怎样搜集词汇,在公共场合旁听人们说话,记下流行用语,这成为他跟外部世界唯一沟通的桥梁。

他几乎没有生活情趣,当不当领导都ㄧ个样,与同事部属们关系寡淡,即使和宫崎葵有一段超现实的恋爱,也只是淡淡的依恋,淡淡的生活。

这部有点异类的职人精神影片,远离了花里胡哨的英雄崇拜,大大赞美平凡的伟大。


《百元之恋》


此片是屌丝逆袭的故事,安藤樱饰演一事无成的大龄剩女,没有人生目标,想要好好谈场恋爱也被甩,难过之余决定练拳发泄,就这样展开了拳击生涯。

主人公是普通人的现实缩影,无论做什么都不顺利,在各种人生胜利组中,她就是彻底的失败者。她不打扮自己,随命运折腾,遇到重挫伤害,顶多就说声“啊,好痛!”,际遇再差也就这样了,生无可恋度破表。

本片颠覆了拳击片的传统叙事,女主角只想好好过生活,她伤痕累累充满瑕疵,个性却简单随性,从不把矛头指向别人,遇到想认真做的事情就去干。这份亲切感,让观众都想和她做朋友。


其实,我说的“面瘫”不光指演员面无表情,它更是一种导演面对主题素材的内敛克制,以及电影整体毫不卖弄的氛围和状态。例如芬兰岛演阿基考里斯马基的电影,就是不折不扣面瘫电影。


摄影中也有“面瘫”的呈现,例如“杜塞尔多夫学派”,强调一种不带感情的“冷面”效果,照片的景色是冷静客观的,人物绝对是面无表情,那是一种德国式的高冷凝视,打破了长期以来过于强调“真情流露”的摄影传统。

生活亦是如此。活得越久,你会发现那些很用力真情流露的人,往往都有表演的虚假成份。但那些拙于表露情感的人,或许正因为真实且不善于和外部世界相处,才以隐藏退缩来自我保护。


相较于表情丰富的电影,面瘫电影看似没表情,但抽离了情绪起伏,或许更能直达情感人类的核心。没表情不等于没感情,面无表情,也是电影的一种表情。



台湾阿毛|面瘫选片

《编舟记》,2013

《百元之恋》,2014

《海边的曼彻斯特》,2016

《驾驶我的车》,2021

罗伯特.布列松 所有电影

阿基.考里斯马基 所有电影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