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是一部喜剧,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与影片基调相符的是暖色调的电影画面。干净利落的构图、不拖泥带水的转场和跳脱的音乐给人轻快的观影感受。本文将从构图、景别与角度、运动镜头、灯光与色彩、声音方面分析这部影片使用的视听语言艺术。
干净利落的构图是这部影片的特点,与中间调画面配合营造缓和的气氛。影片以全景为开始,点明此时的地点——夜总会;托尼和雪利见面落座,两人处于画面中央,托尼较低的位置与雪利坐在较高的位置产生明显的对比,表达两人的力量关系;在画面中只出现托尼的时候,虚化背景,将视线集中在人物身上,排除背景的干扰;利用门框、车窗口将观众视线引导到画面中间的演员身上,很少设置在画面中特别显眼的前景。
影片多用中景、近景和特写表现人物神态、肢体语言和细节动作,细腻地刻画人物形象与交代细节。演员对话、短距离行动时大多以中景呈现,既避免其他因素的干扰,也能展现演员的神态,在肢体动作幅度较大时,如托尼频繁地边说话边比划,这时是中景;在着重表现人物神情变化时,使用近景拍摄。在体现情节细节时用特写点明,如雪利把钢琴上的酒杯放在地上、雪利付钱时和混混盯上露财的雪利时的神情等。拍摄角度作用在表现人物力量的差异上,雪利落魄时用俯角拍摄、雪利展现人格魅力时用仰角拍摄等。在出现人物对话的情节时,景别交替丰富画面,增加信息。
移镜头与跟镜头是影片最经常使用的运动镜头,较为平稳的画面贴合影片基调。如展现环境的移镜头、表现人物行动的跟镜头。在夜总会、表演现场常常使用移镜头拍摄现场的人,表现环境氛围;在人物运动时使用跟镜头拉进观众与画面的距离,减轻旁观感,加深代入感。
灯光在营造氛围与塑造人物形象方面起到很大作用。托尼家里柔和温暖的暖光、警局中给警官打的硬光、托尼和雪利两人总是以柔光与暖光展现人物形象、警局中警官所处位置的明亮的光和托尼、雪利所处的位置的灰暗的光形成鲜明对比等。巧妙的灯光运用在细节处给予观众暗示。影片中对比色的应用大多在细节刻画方面,整体画面颜色和谐,对比弱,这是由电影基调决定的。但是也有使用鲜明的颜色的镜头,如托尼给吉奥送回帽子的一段剧情中,环境与其他演员的颜色大多为黑白灰,而托尼身穿红色的衣服;雪利、托尼和另外两名演奏者身穿黑色西装,而其他的嘉宾穿着白色西装或浅色服饰。
声音在影片中运用于场景转换、氛围营造。在环境音较弱时,使用音乐营造气氛,如托尼和雪利在马路上的情节频繁使用背景音乐;在演奏厅、节日氛围下的家庭里,使用恰当的音乐渲染气氛,符合此时此景,加强观众的代入感;雪利在每一场演出中不同的琴声也表达了人物的内心情感;雪利的琴声中,场景切换,加快叙事节奏,巧妙转场,桃乐丝读信时也是如此。
优秀的电影离不开导演对视听语言表达的熟练运用。构图、镜头、色彩与灯光、声音处处有学问。每一处的设计都藏着影视创作者的心思。彼得·法雷里导演用不艳丽的画面讲述一个温馨的故事,细节的设计让观众在观影中注意到它并且为之动情,用干净的画面表达细腻的情感与丰富的信息,让观众得到美的感受和情感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