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浪闻莺》的三组对立——三刷柳浪repo

把饭店开到圣塔菲_  把饭店开到圣塔菲_     2022-03-17      0

首页 > 电影

​​ 在电影的消息传出来的当天,我便看了王旭烽老师的原著,被这个故事和故事里的人物深深吸引。看完小说的情绪大爆发,这种感觉至今没有忘记,也令我对郑云龙的工欲善无比喜爱,对影片的上映无比期待。

三刷影片,环境不同心情不同,感受也或多或少不相同。于是,所书是对自己感受、思考和交流后得到的想法的一次烹饪——“食材”之间碰撞产生独特风味。


·远与近

在前期宣传时对情节没有有很大期待,打动我的除了郑云龙,还有便是极具美感的画面。影片的画面“美”这个词已经不能完全概括了:4:3的非传统画面大小、恰到好处的空镜转场、对光的运用、对镜子的运用……无一不令人惊叹。看着雨中垂柳下涟漪与气泡的互动,看着雨后湖边的街角画室,只觉得自己从未到过杭州。

越剧、弦乐加上生活的声音,让一切变得似远又近。首次观影后我写到“情节奇怪甚至能配上狗血一词”“有一些情节情感不明所以”,而后才发现这不是影片要表达传递的。看惯了商业片故事片把所有注意都放在这个故事,大部分更是看完“很爽”就完了。而对于这样一部出发点为文艺片的影片,我想如果一味的把注意力都留给一个故事,会忽视的就是故事背后的内核和主旨,自然故事就不能被理解了。至此,故事的情节究竟如何已经不重要了。它的琐碎平常是近,它的人情嘴脸是近,而它所传递的艺术人生是我们的远方。它的主旨能被观众捕捉,这个情节就是合理合适的。


·虚与实

一场看似的“狗血三角恋”,实则是一场“非关风月”暧昧。

银心是生活中的大多数,追求让自己活得更好。也是一个小姑娘,有着从优柔脆弱到担当独立的蜕变。工欲善处于生活与艺术的过渡区,有现实生活上的得过且过,也有艺术精神上的悟性,也因而呈现一个艺术家忧郁寡言的气质。电影里工欲善的形象不是不敢承担不敢追求的渣男,他做出了自己认可的努力,对银心提出结婚更应该归为一种“妥协、得过且过”。垂髫是一个超群的人物形象,她对艺术的感悟是常人所不能及、所无法理解的,是一个痴人。属不知是越剧成就了独特的她,还是本身的独特才让她痴爱上越剧。

三类完全不同的人的碰撞,产生了三段感情。工欲善满足银心对生活品质的要求,工欲善和垂髫达到的是精神上的高潮,而垂髫和银心则是戏外一起成长的情分和戏里的爱慕。假戏真做的情感、精神延申至肉体的高潮、戏里戏外的错乱,于是就有了三段似乎的风月。银心告别时工欲善的有话说不出口、垂髫艺术生命的终结、垂髫和银心在思想上的不理解,造就了三人的阴差阳错、分分合合。三段情感也因为镜子的利用,显得虚虚实实。银心与工欲善的告别、工欲善与垂髫的画眉,垂髫与银心排练梁祝……都利用镜中画面与现实画面相互交错融合。一切的虚实真假,一切的说不明道不清,我愿用暧昧形容。“扇子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里的暧昧,遮蔽了性别上的特征。”舞扇的人、扇中的人、画扇的人、送扇的人、还扇的人,交织出暧昧的故事,直至遗憾的最后才明白什么是暧昧,又缘何暧昧。

·生与死

影片开篇就提出了一个问题——何为女小生,而在最后让垂髫自己回答了这个问题。

垂髫在工欲善提出第三性论后,去与工欲善探讨她的表演到底是抑还是扬。而工欲善并未给出她答案,而是思索后告诉她“按着自己的想法演”。这无疑是工欲善打动垂髫的原因,也是我第一次感受到戏里的垂髫有多么明媚多么耀眼多么快乐。而紧接着在《回十八》的唱段中,我的感觉是垂髫选择了扬多于抑。她这里也许没有意识到原因,但她的感觉她的性别,让她这么做了。垂髫在经历一系列波折后,在银心离开后对二人一起唱戏的回忆与想象后,对自己的“性别”有了清晰的认识。她是介乎于男性与女性的第三性,这就是一种纯粹的性别,所以她与银心、与工欲善的情感都不能定性为风月之情,而恰用“暧昧”二字概括。

垂髫之所以是垂髫,也许就是因为她“独特的性别”。越剧给了她独特的性别,抑或是越剧激发了她独特的性别,无论如何,垂髫与越剧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甚至是同生同死。垂髫因为视力问题再也无法上台,于她而言她的越剧生命结束了,也是她女小生的性别结束了。那么黑白的定格,仅仅留于此便好。至于垂髫的选择,依我之见,已经不重要了。

影片中戏曲演员的艺术人生,或以回家生孩子结束,或以找个影视作苟延艺术生命,更或是一起终结了。伴随着一道的,是越剧班子的新与衰、生与死。时时刻刻的戏曲部分,无数次令我动容。在看完影片后,我不止一次去听《回十八》《十八相送》等越剧片段,并决定找机会听整本《梁祝》。以演员的艺术人生观戏班子的兴衰,毫无疑问,《柳浪闻莺》做到了对越剧文化的推广,让观影者体会到了这门艺术的魅力。


主题为何?在我心中无外乎是对“第三性”的理解和对越剧文化的传承推广两点。影片区别于小说,少了工欲善痴画痴扇这一条线、少了工欲善与二女情感上更深的纠缠这一条线,原因也应该如此。但这也造成了,电影的情节不够流畅、电影的给人的情感冲击不如小说猛烈……但终究瑕不掩瑜,影片故有不足之处,但着实传递了导演的独特想法与见解。

一句“贤妹妹,我想你”是道不尽的悲喜与说不明的人生。


最后期待电影数字版尽快上线,更期待能有完整情节版的影片出现——

感谢阅读。​​​​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