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任乡愁

看电影  看电影     2022-03-28      0

首页 > 电影

​​肯尼思·布拉纳当导演的长板和短板,都来自他的自我沉溺。最好的时候,这让影片别有腔调,最坏的时候,会给电影注入自恋感。而在[贝尔法斯特]里,这种自我沉溺似乎也无可指摘,甚至相得益彰。因为,这是一个私人故事,一个有关于乡愁的故事。


在四十多年的演艺生涯里,布拉纳总是说自己是个来自贝尔法斯特的导演/演员,可直到这一次,他才真正把自己的贝尔法斯特故事搬上了银幕。1960年代的贝尔法斯特,宗教冲突不断。长在这里的巴迪,本来是个无忧无虑的小男孩,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都把他保护得很好。可是,随着冲突不断升级,这个与世无争的家庭,也不可避免地卷入其中,一次次遭遇危险,父母挣扎着纠结着,犹豫要不要带着巴迪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影片的画面黑白质感,或许有点过于光滑了,它缺乏胶片颗粒带来的年代感,层次感也并不分明,让贝尔法斯特的动荡,显得过于干净透明。姑且理解为,这是那个孩子眼睛里的世界吧。肯爵不厌其烦地细致描绘这个孩子生活里的细节,一切都很美好,大的社会背景,那些动荡反而像烟雾弹。爷爷奶奶暗暗拌嘴,一家人去影院、在电视上,看各种离奇古怪的电影,爷爷教巴迪追女仔,妈妈叉着腰训话,爸爸好不容易回家一趟,能陪自己玩最好了,同学揪着巴迪去糖果店偷糖果,还有喜欢的那个女同学,主动来堵自己,合作课外作业,“这样你就不用偷偷看我了。”


许多外媒把它跟[罗马]做比较。那份对于故乡的深情,或许是人类共通的,但还是那句话,相对于卡隆把自己放在故事边缘的克制,[贝尔法斯特]始终是放任情感四溢的。到了故事最后,巴迪大哭大叫着,我不要离开贝尔法斯特,我不要被别人嘲笑我的爱尔兰口音,我要永远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要和我喜欢的女孩在一起。那根本是布拉纳本人在哭号了。它更类似于[暴雪将至][八月][少年巴比伦]这样的华语片,在细细密密铺满的时代符号里,凭吊一个属于自己的年代,想念一个回不去的家乡。​​​​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