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影院能看的电影确实太少,只能再聊聊《新蝙蝠侠》了!虽然上映十天了,但票房才艰难破亿!就算是在内地影院大面积关闭的情况下也难掩表现一般的事实。豆瓣评分目前稳居在7.6分,在国内评论两极分化的情况下倒还算不错!在我看来,这次回归本质的DC(Detective Comics)算是交出了一份不错的答卷!
上一次看到如此类型的漫改电影还是杰昆·菲尼克斯所饰演的《小丑》,同样是改编自DC漫画系列中的经典角色。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后面的链接,看看之前本号关于《小丑》的推文。雅俗电影 | 你真的看懂《小丑》了吗?
首先,《新蝙蝠侠》时长接近三个小时,内地上映版175m37s,海外拷贝精确时长176m1s,删减部分自行上网了解。这样的时长其实在影院看的时候并不会觉得坐不住(只要喜欢电影这个事物),节奏感这点是没问题的,剧情方面就算不是资深DC漫画迷,看本片也可以毫不费力!
以及,这依然是普通观众熟悉的DC电影——暗黑、阴郁的故事内核。而且这部重启版蝙蝠侠更为大胆,可以说完全抛弃了超级英雄电影式的叙事结构,直接走的是侦探犯罪类型;在画风上更是全程黑到底,不只是风格方面,物理层面也都是如此(这倒是本片引起争议的一点)。
所以,抛去粉丝滤镜,黑粉偏见,作为一名电影爱好者的我们究竟能从这部《新蝙蝠侠》中看到哪些亮点,得到哪些信息呢?
暗黑义警蝙蝠侠
侦探风的《新蝙蝠侠》是如何营造恐惧氛围的呢?电影开篇不久就在老爷的画外音中介绍了哥谭市民风淳朴(不是)的现状,以及这座城市对黑暗中的魅影——蝙蝠侠的态度:恐惧!
因为就在蝙蝠侠解救被围攻的亚裔时,就连被解救的亚裔本人也害怕到向蝙蝠侠请求:“请不要伤害我。”,毕竟他称自己是“复仇使者”,似乎就代表了这座城市的阴暗面,而谁又没有阴暗的一面呢?
原来不只是犯罪分子害怕他,普通民众同样害怕他。
我这里也提到了蝙蝠侠而没有说布鲁斯·韦恩,是因为在电影中,布鲁斯·韦恩这个身份出现的时间确实太少了。哪怕是布鲁斯·韦恩出现的时候我们也只是看到他作为蝙蝠侠的存在,并没有布鲁斯作为花花公子的一面,这也是很多影评人说电影少了角色在两种身份之间的挣扎感。
那么电影中是如何表现老爷在布鲁斯和蝙蝠侠两个身份之间的不同特点的呢?
这一版的故事并没有提及我们都早已熟知的关于蝙蝠侠的起源故事(失去双亲,选择令自己恐惧的蝙蝠作为自己的化身...),但通过在角色认同度上面做出了区别:不管是普通警察还是夜店打手,他们都不认可蝙蝠侠。但是他们会对布鲁斯·韦恩买账,甚至可以说这部电影中的布鲁斯·韦恩自己都只认可戴面具时的自己。
值得吐槽的是,在影片中唯一认同他的是戈登,在没有背景铺垫的情况下,只有戈登一人如此力挺蝙蝠侠似乎显得太过工具人了。
自此,一个出道两年,集愤怒、忧郁,打击犯罪的同时还喜欢写日记(这一点倒是和杰昆版小丑有一样的爱好呢)的蝙蝠侠形象便构建出来了。
末日废土哥谭市
哥谭,作为虚拟漫画世界中最为知名的城市之一,也是充斥着全世界最暴力的罪犯的城市,它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毕竟蝙蝠侠和他的宿敌小丑等人都是由哥谭孕育而生的,那么在这部电影中又是如何对哥谭进行设定的呢?
依旧从罗伯特·帕丁森的画外音加上全片黑红色调的映衬下,一座阴雨连绵+全员恶人的罪恶之城跃然纸上。这一点和《小丑》一样,会让人想起马丁·斯科塞斯的《出租车司机》。
尤其本片通过谜语人将蝙蝠侠的家仇与整座哥谭的腐败连在一起更是有绝佳的效果。
父母去世一事一直让蝙蝠侠耿耿于怀,他探寻真相,却发现了更为“丑恶”的秘密,他将这一情绪化作对哥谭罪犯的复仇,谜语人便是利用蝙蝠侠这一点制造了本片的一系列危机。
虽然没有如《神探夏洛克》等纯侦探剧集一样的侧重悬疑推理的过程,但环环相扣的案件足以让三个小时的剧情流畅,更何况还留下了不少经典的画面!
唯一让人失望的是,谜语人最后制造的足以毁灭哥谭的危机,本该是全片最宏大的场面,但是不知道预算不足还是怎样,画面呈现上并不宏大,完全仅有台词性的描述。
在其他角色塑造方面,除了大反派谜语人和猫女的角色不必多说,戈登、企鹅人以及管家阿福等角色目前只展示了冰山一角,包括最后才出现的"小丑",以及众多影迷想要看到的关于蝙蝠侠更多能力的展现,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在续集中期待的地方。
总之,罗伯特·帕丁森这一版蝙蝠侠极具特色,足够DC,足够cinema;但选择深沉,还是选择卖座,这永远都会是超英电影的“ques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