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学现在的电影研究

途洋在日本  途洋在日本     2022-04-19      0

首页 > 电影

​​无论是公众还是影评人,都把120年的电影史大致分为十年一个阶段。 那么,1960年代的电影所想的与1950年代的电影所想的是否不同? 如果是这样话,何时发生了这种变化?又是什么导致了它发生转变?

 

                                                       松本敏夫《为了被压碎的右眼》

                                                 插图提供:NPO 战后视觉艺术档案馆

 

电影的 "思维方式"并不限于故事和内容,也包括屏幕上所出现的形式和形象。这也为电影的“思维方式”提供了更复杂的叙述。在通常的电影史上,人们说1960年《安全条约》签订的同时,以大岛渚、吉田喜重和篠田正浩为代表的 "庄户新势力 "的出现,突然改变了电影,而在1970年《安全条约》签订的同时,电影业的停滞也加剧了,并结束了60年代电影的发展。形式和具象似乎有不同的生理节奏,在这种情况下,50年代和60年代电影的类型也被禁止。电影的表达方式也发生了变化,这是因为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作为一个新的范式或作为一个新的话语空间的创造,给日本电影带来了独特的形式和形象。

 

                                                                      吉田喜重『逃离日本』

 

高增长时期的新事物被发现是隐藏在导演松本敏夫所说的"日常的面纱 "中的一种秩序,新一代的电影人断言,人们被无意识的结构所支配。 于是,电影的使命变成了冲破这些 "面纱",让不可见的东西变得可见(这至少与19世纪以来艺术的经典角色相类似)。现在,可视化的景观是什么样子的?

 

世界到处都变得支离破碎。 这些碎片不是三维的,而是表面的,就像一个标签。 当然,这种现象对人类来说是可见的。人类的身体已经被占领、城市规划、交通和行政管理所拆解,并成为一种流通的商品。这种与大众传媒和消费社会有深刻联系的新情况被命名为 "世界的微粒化"。它的特点是碎片的无尽扩散、统一性、表面化和分形化。这与图像的大规模生产有多么相似,大家都很清楚。

 

因此,思想所使用的概念或二分法(甚至是逻辑法则,不矛盾法则!)。 被宣告无效。 战后电影的主题,如阶级等级、新封建主义的压迫和家庭结构的转变,仍然存在,但由于出现了新的粒子状态,它们的原始意义被不可逆转地改变了。正是这种转变定义了 "1960年代电影",或者说 "高增长电影"的基本含义。 在那之后,在80年代,当它被表面所迷惑时,"世界的粒子状态 "发生了什么,这与我目前的研究不无关系。

 

碎片化、扩散、表面化和二维化的形式--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带来的新模式--是如何让人们驻足徘徊,如何从根本上颠覆了人类的经验,已经在吉田、松本或增村导演的电影中得到了精美的视觉效果,并且仍然是这种转变的宝贵文献。

増村保造『巨人和玩具』​​​​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