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动物3邓布利多之谜》点评

郭鹤鸣_通灵鉴  郭鹤鸣_通灵鉴     2022-04-19      0

首页 > 电影

​​#哈利波特[超话]# 

本文是有关《神奇动物3》的内容点评,涉及大量剧透,不想看的现在可以出去了。


首先,对电影表示肯定。注意:是对“电影”表示肯定。在观影后,我和王瑞琴老师、马爱农老师几个人聊天时,我便表达了这一观点:华纳所擅长的是镜头语言的表达,并不是文字语言的表达,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从拍电影的角度讲,华纳、漫威等影视制作公司的技术水平无可挑剔,但也由此暴露了下面这一问题:


在电影情节方面,起主导方向的人肯定不是罗琳


不得不说,之前我看过不少国外传来的“剧透”,等看完第三部电影你便可以发现,这些写剧透的人是真的看了电影之后,才写出来的。但其中大部分写剧透的人明显让人感觉,他(她)只看过电影,没看过原著,所以很多剧透写得乱七八糟。


回过来再说这位幕后真正的编剧。从《神2》开始,这位编剧就已经显露出了他的工作方式:用《哈利·波特》电影里现成的人物或情节,直接模仿到《神奇动物》电影中


比如夜骐拉车、对不上岁数的麦格教授、厄里斯魔镜、有求必应屋…等等。


到了第三部,编剧彻底放飞自我,不顾一切的把《哈利·波特》电影里的情节、服道化彻底打碎,揉到现在的系列电影里。华纳制作方不是延续,而是模仿——更准确地说是抄袭——之前八部电影的东西,反倒忽略了最应该去完善的情节上的很多细节。


虽然第三部的可看性非常高——特别是对于很多不了解《哈利·波特》的观众来说——电影看着不累,比前两部好理解,而且是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故事。但那些对《哈》八部电影的模仿,其结果,便是导致很多地方显得有些生搬硬套,不伦不类。


这也便不难解释,为什么后来华纳会把原本非常精彩的蝙蝠侠、超人系列,做成了后来那副样子。


开始剧透


下面列出一些《神3》中的“高仿”情节:


1、格林德沃杀死小麒麟之后,又借其皮囊当众“复活”,指认格为“贤者”。

模仿原型:伏地魔在岩洞中设置的阴尸,死后“复活”,继续为主人效力。


2、奥睿利乌斯(第一部叫克莱登斯)的装扮。

模仿原型:斯内普教授。


3、格邓的“血盟”,在邓布利多产生任何想要击败格林德沃的念头时,便会勒紧邓的手。

模仿原型:赤胆忠心咒。


4、格林德沃拥有的预言能力解锁出的预言,“默然者会杀死邓布利多”。

模仿原型:特里劳妮的预言,“两个人不能同时活着…”。


5、Vogel作为一个领导者,忌惮、打压阿不思,选择“容易”,而非选择“正义”。

模仿原型:康奈利·福吉忌惮、打压阿不思,并选择不相信伏地魔归来的事情。


6、不丹大选,喜马拉雅山上放烟火庆祝格林德沃当选。

模仿原型:韦斯莱嗖嗖—嘭!焰火。


7、麒麟向贤者鞠躬。

模仿原型:鹰头马身有翼兽。


8、7个纽特的皮箱同时出现。

模仿原型:七个哈利。(连数量都一致)


以下的一些情节,就不单单是模仿那么简单了。能看出,编剧要开始填补之前不假思索挖下的坑了,但结果却导致原著党看到这些情节之后明显会产生一个感觉:什么鬼?


1、麦格教授帮邓布利多代课,但又并不提是什么课——第二部里邓布利多教黑魔法防御,明显在模仿卢平教课的内容——众所周知,麦格教的是变形术。能看出来,这是在往回找补了(那也没用啊,麦格的岁数和之前在魔法部工作的履历咋解释?)


2、杀死阿莉安娜的凶手,原本是“三个人的咒语不知是哪一道打中了她”,结果在《神三》里就变成了是邓家哥俩抽出了魔杖,“格林德沃在一旁狂笑”。变相的说阿莉安娜的死跟格林德沃没关系。这是在填“血盟导致二人不能互相伤害”的坑,但却吃了《哈》中的情节。


3、邓布利多随意的制作各种门钥匙——这一点就好像《阿兹卡班囚徒》电影中的第一幕哈利躲在女贞路的被窝里苦练魔法是一样的。都够判刑的了。


4、有求必应屋似乎被放在了一个显眼的地方,恨不得礼堂拐弯儿就到。而且,对面的“巨怪棒打傻巴拿巴”挂毯被遗忘了。顺道说一句,在哈波系列电影中,巨怪跳芭蕾这个情节是已经拍摄出来的(只不过最后没采用),也就是说,剧组不应该不知道“有求必应屋对面有挂毯”这一情节。


5、纳吉尼不知道去哪儿了。


6、莱斯特兰奇家族的故事稀里糊涂的终结了,第二部给了那么多线索,皆都不了了之。

……


又及:德普的格林德沃和麦叔的格林德沃谁更好


这个问题,下午几位哈迷朋友们说法不一。我个人喜欢德普的格林德沃。对其他朋友的观点,总结如下:认为麦叔好的,我也并不反对,那是因为,麦叔演的确实很用心,而且,跟裘德洛CP感也非常强。但这也是我喜欢德普扮演的原因:德普的格林德沃气场太强大了,裘德洛的邓布利多,明显感觉配不上他。这反倒显得麦叔、裘德洛的格邓非常搭调。


话说回来,只要《神生》系列拍出来,我肯定会看,一直看到拍完。但按照目前的节奏,这一部最后,雅各布和奎妮结婚,让人感觉像一个句号。华纳明显是在观望,影迷们对电影的反应——如果反应好就继续拍,反应不好就放弃——并不是想全始全终的讲好一个魔法故事。


这可能就是作家跟商人的区别吧。我断定罗琳不起主导作用,也是因为这一点,毕竟罗琳是个优秀的作家,而不是一个成功的商人。


以上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