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观影记录
- 青花素彩
- 2024-11-30 19:30:09
知道顾长卫缘于蒋雯丽,当年红遍大江南北的电视剧《牵手》,将蒋雯丽推到了无人不知的影视浪尖。知道电影《霸王别姬》的人多,知道顾长卫掌镜的人少,知道《红高粱》、《阳光灿烂的日子》的人多,知道顾长卫担任摄影并获最佳提名的人不多。
红极一时的蒋雯丽如花似玉的年纪嫁与比大11岁的顾长卫,也许是当时很多人的疑惑不解,而今,顾长卫携新作《刺猬》来袭,以实力证明往事随风,征服蒋大美人的还得是他恒久如初的理想跟亘古常新的才华。
《刺猬》,2024年新作,摄影出身的导演,灯光构图有着近乎强迫症的美,葛优老爷子在整部电影里要挑战二十几岁到七十多岁的年龄跨度,要跑,要跳,要摔,要倒,比起轻松娱乐的春节贺岁档,风格、路数以及可能性都大有不同,影片以“我”(周正)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与大姑父王战团的忘年之交,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王战团是众人眼里的魔怔,他的丈母娘劝闺女跟他离婚,闺女求神拜佛,几易信仰,想尽办法让王战团安分,不惜让他吞服安眠药。这个过去一心想看太平洋的“疯子”,因举报未遂而从海洋“失足”走向陆地,他是众人眼里的神经病,是妻子口中的废物。
“我”从小学被同学们嘲笑,背着“口吃”的缺陷,学习成绩堪忧,一再留级。父母以爱之名,找名医问诊,给“我”扎针,劝“我”喝药,让“我”不堪重负,又无力反抗。
“我”与王战团是众人眼中的异类,只有跟王战团在一起时,有放松,能快乐,只有他说“我”没病,不是“死子”,把“我”当个正常人,并能给“我”带来诸多可能。
与大姑的处事方式不同,姑父王战团更能懂得别人的心声,他成全女儿的选择,并顾及女儿的面子,宁愿自己默默承担下不舍跟难过,烟囱上王战团跟“我”并肩而坐祝福女儿新婚快乐的那一幕,是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致敬跟怀念,也让人感佩葛老爷子细微处见真章的绝佳演技。
当“我”长大,终于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远走他乡,做了当年王战团想做又没做成的事情,携妻带子荣归故里时,“明白人”奶奶已驾鹤西去,习惯负反馈的父亲依然不依不饶,他们对自己当年的教导没有反刍,甚至陶醉在幸好“打”了“我”的意淫里,“为了我好”的一切就都是对的么?当母亲道出多年隐忧,说“我”差一点就成了王战团时,“我”的回答异常响亮:我就是王战团,我选择不原谅。当年那个纵身一跳跨越了生死,痛彻了心扉。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那些让人产生愧疚,痛恨自己的都不是爱,真正的爱是让你眼里有光,嘴上有笑。
影片里的几处细节非常有意思。
下棋时,同伴悔棋,“不应该”的判断一致后,掀翻的棋子小兵滚落,停在了红线的这一边,而后面的剧情,王战团奔跑着吓退欺负“我”的同学们,跳进河里,游到对岸,暗合了“小卒是能够过河的”,隐喻着前呼后应。
自觉聪明的“我”的父亲,一语拆穿做法事的赵老师,却终究看不穿自己对孩子教育上的失误,反倒是“我”的奶奶,被一面之缘的赵老师称为“明白人”,对“我”的教导“能走多远走多远”是真正的祝福。
“我”被班主任误解,被家长误解,被父亲暴揍后从窗口纵身一跳,隔天凉台已被用不锈钢护栏焊封起来,几秒钟的镜头,意味深远,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是不是只有孩子出现问题了,才能警醒做家长的反观内心?
对于“我”成家后孩子的起名,当父亲问:“是阳光的阳吗?”“我”答:“不,是沈阳的阳。”虽是同一个字,却大大的不同。情感细密度的提升,可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会感知到更多不同维度的滋味,汉语,是多奇妙的语言,为之着迷。
电影改编自郑执的短篇小说《仙症》,有缘自会再看。
所谓的情诗自始至终,贯穿一体,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很学院派。
想到了《阿甘正传》、《怦然心动》、《飞越疯人院》,也可以找来一看。
片尾的歌《何事梦里求》也好听,“红尘里转身,身染红…烈酒一口入喉,敬往事它不可留,逍遥梦里,逍遥游,劝君莫烦忧…”
人生一场大梦,每个人何尝不是在梦里游,只求逍遥游~
电影2024观影记录刺猬
红极一时的蒋雯丽如花似玉的年纪嫁与比大11岁的顾长卫,也许是当时很多人的疑惑不解,而今,顾长卫携新作《刺猬》来袭,以实力证明往事随风,征服蒋大美人的还得是他恒久如初的理想跟亘古常新的才华。
《刺猬》,2024年新作,摄影出身的导演,灯光构图有着近乎强迫症的美,葛优老爷子在整部电影里要挑战二十几岁到七十多岁的年龄跨度,要跑,要跳,要摔,要倒,比起轻松娱乐的春节贺岁档,风格、路数以及可能性都大有不同,影片以“我”(周正)的第一人称视角讲述了与大姑父王战团的忘年之交,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王战团是众人眼里的魔怔,他的丈母娘劝闺女跟他离婚,闺女求神拜佛,几易信仰,想尽办法让王战团安分,不惜让他吞服安眠药。这个过去一心想看太平洋的“疯子”,因举报未遂而从海洋“失足”走向陆地,他是众人眼里的神经病,是妻子口中的废物。
“我”从小学被同学们嘲笑,背着“口吃”的缺陷,学习成绩堪忧,一再留级。父母以爱之名,找名医问诊,给“我”扎针,劝“我”喝药,让“我”不堪重负,又无力反抗。
“我”与王战团是众人眼中的异类,只有跟王战团在一起时,有放松,能快乐,只有他说“我”没病,不是“死子”,把“我”当个正常人,并能给“我”带来诸多可能。
与大姑的处事方式不同,姑父王战团更能懂得别人的心声,他成全女儿的选择,并顾及女儿的面子,宁愿自己默默承担下不舍跟难过,烟囱上王战团跟“我”并肩而坐祝福女儿新婚快乐的那一幕,是对《阳光灿烂的日子》的致敬跟怀念,也让人感佩葛老爷子细微处见真章的绝佳演技。
当“我”长大,终于考上高中,考上大学,远走他乡,做了当年王战团想做又没做成的事情,携妻带子荣归故里时,“明白人”奶奶已驾鹤西去,习惯负反馈的父亲依然不依不饶,他们对自己当年的教导没有反刍,甚至陶醉在幸好“打”了“我”的意淫里,“为了我好”的一切就都是对的么?当母亲道出多年隐忧,说“我”差一点就成了王战团时,“我”的回答异常响亮:我就是王战团,我选择不原谅。当年那个纵身一跳跨越了生死,痛彻了心扉。也让“我”知道了什么是爱。那些让人产生愧疚,痛恨自己的都不是爱,真正的爱是让你眼里有光,嘴上有笑。
影片里的几处细节非常有意思。
下棋时,同伴悔棋,“不应该”的判断一致后,掀翻的棋子小兵滚落,停在了红线的这一边,而后面的剧情,王战团奔跑着吓退欺负“我”的同学们,跳进河里,游到对岸,暗合了“小卒是能够过河的”,隐喻着前呼后应。
自觉聪明的“我”的父亲,一语拆穿做法事的赵老师,却终究看不穿自己对孩子教育上的失误,反倒是“我”的奶奶,被一面之缘的赵老师称为“明白人”,对“我”的教导“能走多远走多远”是真正的祝福。
“我”被班主任误解,被家长误解,被父亲暴揍后从窗口纵身一跳,隔天凉台已被用不锈钢护栏焊封起来,几秒钟的镜头,意味深远,无声胜有声的力量,是不是只有孩子出现问题了,才能警醒做家长的反观内心?
对于“我”成家后孩子的起名,当父亲问:“是阳光的阳吗?”“我”答:“不,是沈阳的阳。”虽是同一个字,却大大的不同。情感细密度的提升,可以是一件很幸福的事,会感知到更多不同维度的滋味,汉语,是多奇妙的语言,为之着迷。
电影改编自郑执的短篇小说《仙症》,有缘自会再看。
所谓的情诗自始至终,贯穿一体,起承转合,结构严谨,很学院派。
想到了《阿甘正传》、《怦然心动》、《飞越疯人院》,也可以找来一看。
片尾的歌《何事梦里求》也好听,“红尘里转身,身染红…烈酒一口入喉,敬往事它不可留,逍遥梦里,逍遥游,劝君莫烦忧…”
人生一场大梦,每个人何尝不是在梦里游,只求逍遥游~
电影2024观影记录刺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