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称、互补和递进
- 木野_zs
- 2024-10-31 20:58:03
音乐本身就是个多领域学科的集合和构建体。“倒影卡农”蕴藏着“轴对称”“莫比乌斯环”等数学专业具备的知识;它又是文学的极佳承载形式,是自古至今文人志士抒情抒境的重要渠道。
唱歌也不是纯粹的音乐,是【音乐与文学】两个维度共同的表现。《镜花水月》就是无论音乐还是文字、声乐还是器乐,都极好,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水准。
词作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首歌张真源参与了作词!
听着整首歌工整的格律、语法、声调,不由得让人想到诗经和宋词,其实就是曲词、长短句、乐章,在古代就是用来唱的。所以我一直觉得现代歌曲作词和古代作词,在方式上是有相通之处的。
看看《镜花水月》的词。
“淋得”与“卷走”,“落花满地”与“零落残影”,对称与并行。
“治愈”与“沉溺”,“来过”与“坠落”,“陪我入梦”与“是一场空”,对比与反衬。
“晃碎的月光”与“消散的波纹”,“冰封在残月之中”与“融化在无尽夜空”,“镜花水月”与“羽化成风”,递进与因果。
仔细感受下,全都如同「声律」教材一般的工整对仗,不仅是押韵这个层面哦,更有词义和涵义上的【对称、互补和递进】。
“作词”有多难呢,古人说的是「作词之难,上不似诗,下不类曲」。音律需要协调,用字需要雅观,不可太露,否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否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说白了,要能写出耐看、耐读又耐唱的词,是要具备一定水准文化修养的,输入和输出一定是对等的。可以见到这首歌歌词无论是在【韵律语法】、【意境表达】、还是与【曲调融合】,任意维度都经得住推敲。
演唱
张真源简直就是唱抒情流行的神,他对旋律的走向,情感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太游刃有余了。
“可你的花语/是短暂地治愈”,前半句气声多一些,后半句实声加强了一点,“气”和“实”的平滑流畅变动,这首歌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P1)
唱到“治愈”两个字时的尾音转音,更是多了一丝明亮一丝温柔。同理,下一句“沉溺”的尾音处理,是不是仿佛真的跟着他入梦了。
短短两句,直接把人带入他歌声布局的情境故事中。
再来听听张真源“花瓣的残余 在朦胧中沉溺”“还好有你来过 陪着我入梦”“曾经的拥有变成破碎的沙漏”这几句【和声】吧,完全唱出了立体感和层次感,整个场域变得像是空灵飘渺的梦境。(P2)
除了唱词中的和声,大家有注意到旋律上的特点了吗?“还好有你来过/陪着我做梦/是我该坠落/承认是一场空”“you are my one and only 你更属于天际”“就让曾经的镜花水月都羽化成风”。张真源唱着主旋律,有推动力的跨越好几度的高音,同时穿插着【副旋律】,器乐加强,两条旋律并行,气势一下子恢弘和大气起来,史诗感立即呈现。(P3-P4)
这首歌的形象表达,我想张真源比我们任何人都要理解得更深入。因此他在歌唱的「节奏、韵味、强弱、抑扬及断连等语调语势」的表现,对抒情歌的【语气感】、旋律的【起伏感】、情绪的【层次感】,几个维度的演唱,在我看来都可以打满分。
作曲(编曲)
之前看过一个老师说过,有【记忆点】的旋律通常有个特点,就是音程上有大的跨越,音符之间拉大到4、5度,要敢于进行这种跳跃。大家可以听一下“泪滴落下化作水面消散的波纹”,我的听感是符合这个特点的。(P5)
还有一个我印象深刻的点:这首歌区别于市场上太多同质化歌曲结构,我觉得它的所谓“主歌和副歌”很脱俗很特别,就是听下来不会有特别大的主副歌区别,但两者又都有很强的记忆点和存在感。
还有这一段四两拨千斤的完全古典音乐般的【间奏】,编曲是复杂的,钢琴、提琴、木管乐器、自然声和人声交织,轻盈灵动地在调式上承上启下,又在情绪上推动和递进。仿佛是梦中的海上灯塔,或是森林中引路的飞鸟。
一切从梦境的迷茫中变得澄净明朗起来,易碎的镜,易败的花,易逝的水,易残的月,既然留不住,也藏不住,那就归还给天空吧。一切“形和像”散去后,才是真相和真实,而谁人又不是行走在这个“向内”和“向外”的探索过程中呢。
我想到哪就写到哪了,根本不足以道出《镜花水月》的好,总之,完成度很高很高,单拎出任何一个角度都经得住解读和推敲。
我要夸张真源一万次,一个音乐人,具备作曲能力,音乐审美水准和企划能力极高,又能以丰厚的核和底输出深度的内容,凝练成词。在声、字、情的演唱上十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全能唱作人非他莫属。张真源 全能唱作人 .张真源镜花水月新歌上线
张真源《镜花水月》
镜花水月 @QQ音乐
唱歌也不是纯粹的音乐,是【音乐与文学】两个维度共同的表现。《镜花水月》就是无论音乐还是文字、声乐还是器乐,都极好,都是教科书级别的水准。
词作
特别要注意的是,这首歌张真源参与了作词!
听着整首歌工整的格律、语法、声调,不由得让人想到诗经和宋词,其实就是曲词、长短句、乐章,在古代就是用来唱的。所以我一直觉得现代歌曲作词和古代作词,在方式上是有相通之处的。
看看《镜花水月》的词。
“淋得”与“卷走”,“落花满地”与“零落残影”,对称与并行。
“治愈”与“沉溺”,“来过”与“坠落”,“陪我入梦”与“是一场空”,对比与反衬。
“晃碎的月光”与“消散的波纹”,“冰封在残月之中”与“融化在无尽夜空”,“镜花水月”与“羽化成风”,递进与因果。
仔细感受下,全都如同「声律」教材一般的工整对仗,不仅是押韵这个层面哦,更有词义和涵义上的【对称、互补和递进】。
“作词”有多难呢,古人说的是「作词之难,上不似诗,下不类曲」。音律需要协调,用字需要雅观,不可太露,否则直突而无深长之味。发意不可太高,否则狂怪而失柔婉之意。
说白了,要能写出耐看、耐读又耐唱的词,是要具备一定水准文化修养的,输入和输出一定是对等的。可以见到这首歌歌词无论是在【韵律语法】、【意境表达】、还是与【曲调融合】,任意维度都经得住推敲。
演唱
张真源简直就是唱抒情流行的神,他对旋律的走向,情感的表达、技巧的运用太游刃有余了。
“可你的花语/是短暂地治愈”,前半句气声多一些,后半句实声加强了一点,“气”和“实”的平滑流畅变动,这首歌很多地方都运用到了。(P1)
唱到“治愈”两个字时的尾音转音,更是多了一丝明亮一丝温柔。同理,下一句“沉溺”的尾音处理,是不是仿佛真的跟着他入梦了。
短短两句,直接把人带入他歌声布局的情境故事中。
再来听听张真源“花瓣的残余 在朦胧中沉溺”“还好有你来过 陪着我入梦”“曾经的拥有变成破碎的沙漏”这几句【和声】吧,完全唱出了立体感和层次感,整个场域变得像是空灵飘渺的梦境。(P2)
除了唱词中的和声,大家有注意到旋律上的特点了吗?“还好有你来过/陪着我做梦/是我该坠落/承认是一场空”“you are my one and only 你更属于天际”“就让曾经的镜花水月都羽化成风”。张真源唱着主旋律,有推动力的跨越好几度的高音,同时穿插着【副旋律】,器乐加强,两条旋律并行,气势一下子恢弘和大气起来,史诗感立即呈现。(P3-P4)
这首歌的形象表达,我想张真源比我们任何人都要理解得更深入。因此他在歌唱的「节奏、韵味、强弱、抑扬及断连等语调语势」的表现,对抒情歌的【语气感】、旋律的【起伏感】、情绪的【层次感】,几个维度的演唱,在我看来都可以打满分。
作曲(编曲)
之前看过一个老师说过,有【记忆点】的旋律通常有个特点,就是音程上有大的跨越,音符之间拉大到4、5度,要敢于进行这种跳跃。大家可以听一下“泪滴落下化作水面消散的波纹”,我的听感是符合这个特点的。(P5)
还有一个我印象深刻的点:这首歌区别于市场上太多同质化歌曲结构,我觉得它的所谓“主歌和副歌”很脱俗很特别,就是听下来不会有特别大的主副歌区别,但两者又都有很强的记忆点和存在感。
还有这一段四两拨千斤的完全古典音乐般的【间奏】,编曲是复杂的,钢琴、提琴、木管乐器、自然声和人声交织,轻盈灵动地在调式上承上启下,又在情绪上推动和递进。仿佛是梦中的海上灯塔,或是森林中引路的飞鸟。
一切从梦境的迷茫中变得澄净明朗起来,易碎的镜,易败的花,易逝的水,易残的月,既然留不住,也藏不住,那就归还给天空吧。一切“形和像”散去后,才是真相和真实,而谁人又不是行走在这个“向内”和“向外”的探索过程中呢。
我想到哪就写到哪了,根本不足以道出《镜花水月》的好,总之,完成度很高很高,单拎出任何一个角度都经得住解读和推敲。
我要夸张真源一万次,一个音乐人,具备作曲能力,音乐审美水准和企划能力极高,又能以丰厚的核和底输出深度的内容,凝练成词。在声、字、情的演唱上十足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全能唱作人非他莫属。张真源 全能唱作人 .张真源镜花水月新歌上线
张真源《镜花水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