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树洞# 白天坐地铁经过红山站时...
- 猫都都
- 2024-12-22 14:52:25
深夜树洞
白天坐地铁经过红山站时,耳机里恰好播放着《鸽子》,宋冬野的那一首。
好像也没必要强调歌手,徐秉龙那一首我也挺喜欢的,提到这歌名,也只是因为此景此曲在高三那年几乎每日重复着,而这倒是与六年后的今天呼应了起来。这才发现,似乎过去的每一段记忆,都能因某一首特定的歌而冒出来——高二听的《斑马斑马》、高四听的《写给黄淮》.......歌还挺多的,虽说多数情况下,倒也不是因为我多么多么能和歌词共情,可能只是听得次数多了些(喜欢一首歌就是得听到再也不想听为止),但总归是能通过那首歌,稍稍捡回来些回忆。
还是讲回这首《鸽子》,不出意外的话,我还真能在“在北京 第二十五个秋天的夜晚”,“数着第二十五颗星星”,只不过,十八岁的我肯定想象不到就是了,那时候能想到啥呢?楼下吃腻了的猪脚饭、穿过废品站的小楼梯、还有一直数不了星星的窗户。差点忘了,当时711里五元七个的鱼蛋,再背着收银员挤上厚厚一堆泰式甜辣酱,这个也得被想到,不然去晚了就要被挤空了!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城中村文学”里很惨的戏码了,无非也是生活,也是我的小家。
提到“家”,最近对这个字感受更深了些。前段时间从别墅又搬回了楼房,实在是因为别墅“年岁已高”,墙皮下铺满了一层霉菌,住久了多少会有点健康问题,于是换了个新房子,彻彻底底地搬了次家。其实“搬家”这件事对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了,这些年也跟着父母辗转,大大小小好坏新旧的房子也都住过,所谓“奔波”的感受还是居多。只不过这次,似乎不打算搬了,似乎这个小家要和“一直”、“永远”之类的词挂钩了。
妈妈挺喜欢这个新家的——阳台外就是一片山,再旁边是个水库,只不过有两丛树冠太高,得仔细辨认些才能看到水面的波纹,但好歹是有山有水。我也挺喜欢的,之前别墅的房间背阳,一到冬天我就瑟瑟发抖,现在好了,我已经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瑟瑟发抖了。
噢,还有太阳晒在被子上的香香味道,幸福捏!
总之呢,现在的我躺在床上,再适应点关灯后的黑暗,好像就可以开始数星星了,数到第二十四颗就睡觉,在我第二十四个冬天的夜晚。
白天坐地铁经过红山站时,耳机里恰好播放着《鸽子》,宋冬野的那一首。
好像也没必要强调歌手,徐秉龙那一首我也挺喜欢的,提到这歌名,也只是因为此景此曲在高三那年几乎每日重复着,而这倒是与六年后的今天呼应了起来。这才发现,似乎过去的每一段记忆,都能因某一首特定的歌而冒出来——高二听的《斑马斑马》、高四听的《写给黄淮》.......歌还挺多的,虽说多数情况下,倒也不是因为我多么多么能和歌词共情,可能只是听得次数多了些(喜欢一首歌就是得听到再也不想听为止),但总归是能通过那首歌,稍稍捡回来些回忆。
还是讲回这首《鸽子》,不出意外的话,我还真能在“在北京 第二十五个秋天的夜晚”,“数着第二十五颗星星”,只不过,十八岁的我肯定想象不到就是了,那时候能想到啥呢?楼下吃腻了的猪脚饭、穿过废品站的小楼梯、还有一直数不了星星的窗户。差点忘了,当时711里五元七个的鱼蛋,再背着收银员挤上厚厚一堆泰式甜辣酱,这个也得被想到,不然去晚了就要被挤空了!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城中村文学”里很惨的戏码了,无非也是生活,也是我的小家。
提到“家”,最近对这个字感受更深了些。前段时间从别墅又搬回了楼房,实在是因为别墅“年岁已高”,墙皮下铺满了一层霉菌,住久了多少会有点健康问题,于是换了个新房子,彻彻底底地搬了次家。其实“搬家”这件事对我来说早已是家常便饭了,这些年也跟着父母辗转,大大小小好坏新旧的房子也都住过,所谓“奔波”的感受还是居多。只不过这次,似乎不打算搬了,似乎这个小家要和“一直”、“永远”之类的词挂钩了。
妈妈挺喜欢这个新家的——阳台外就是一片山,再旁边是个水库,只不过有两丛树冠太高,得仔细辨认些才能看到水面的波纹,但好歹是有山有水。我也挺喜欢的,之前别墅的房间背阳,一到冬天我就瑟瑟发抖,现在好了,我已经可以一边晒太阳一边瑟瑟发抖了。
噢,还有太阳晒在被子上的香香味道,幸福捏!
总之呢,现在的我躺在床上,再适应点关灯后的黑暗,好像就可以开始数星星了,数到第二十四颗就睡觉,在我第二十四个冬天的夜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