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文CHIC一月刊封面
- 送给Kelly的信
- 2025-01-09 17:55:50
于文文CHIC一月刊封面 于文文拾光巡回演唱会
存档于文文杂志专访,来喝了文文这一碗心灵鸡汤,虽然但是我们只会在演唱会喊“结婚”哈哈哈
01
做音乐,只是因为喜欢音乐
杂志拍摄上海郊区的滑雪场,身处一片洁白的雪花之中,不知道于文文是否会想起多年前独自奔赴异国求学的那个冬季天不亮就背着电吉他,经过两个小时摇摇晃晃车程,抵达伯克利音乐学院,吉他一练就是一整天。
“年少的时,我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唱歌也好,在舞台上表演也好,是我特别大梦想。”在鸠车之戏的年纪,文文就开始学弹琴,像与生俱来的本能,自此音乐就成了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现在。
“我希望站上更大舞台,开始组乐队,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梦想。”高中时,于文文就随着自己的乐队在北美多个城市巡演,甚至亲自把自己的音乐作品交到了偶像皮特·弗朗普顿的手中,并受到对方认可,被邀请同台演出。
如同所向披靡女战士,她以惊人执行力完成拟定的目标。
而现在,曾经向往站上舞台的于文文,变成了一个更懂得放下的人。
她在采访中坦言:“现在我觉得不应该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的性。”音乐不再是作为通向舞台的路径,它需要回归本来的纯粹,“我做音乐是因为我爱做音乐,而不是因为它能回报我什么。”
于文文字字笃定地说--“不要着相”。
那种执着于形式和表面荣誉的念头,于文文要抛在身后,“比如我做一张专辑、写一首歌,希望它能火,希望它能够拿奖,这种目的性我越来越觉得不应该有了。”
“我比较相信,你要去做你真正热爱的事情,不管它是什么。”用热爱兑换一张出发的单程票,没有目的地,这是一场她打算用一生来享受的漫长旅行,明亮的风景、片刻的狼狈,都心甘情愿地照单全收,真正重要的是能否一直不违背自己的初心,唱自由的歌。
02
内心的独立与清明
如果热爱是她音乐之路的起点,那么放下执念就是于文文走到今天的心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她用这句话描述自己当下的状态,人生的很多困顿,往往源于对外物的执着,放下依附与攀比,感知生活中的事物,观察、自省、沉思,才能真正感受到此刻的心情。
不久前,于文文推出了精心打磨的新专辑《天蝎座》,这是一场自我剖白的旅程。
外冷内热、敏感但强大,这是于文文给人留下的印象,作为天蝎座,她承认自己个性中的一部分确实和星座书上写的一样,喜欢穿黑白灰,永远被一层神秘包裹着。
“但是当TA遇到一个自己很信任的人或环境,TA又可以变得非常热情,TA其实是一个话唠,但TA在陌生人面前永远是i人。这样冲突的性格,我觉得很有趣。”
作为原创音乐人,在创作这张专辑时,于文文就像在写一部自传,都是彼时彼刻心境的投射。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走,不要为了做一件事情而做事情。”
于文文说,她并不急于追求外界的认可,也并不在乎世界会怎么对待她,只想顺应自己的内心,做能滋养灵魂的事。
“每个人都要做到本自富足,只有当自己是一个圆的时候,再遇到一个圆的缘,才能碰撞出真正的火花。”这不仅是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她对自我成长与内心自由的诠释。
作为一个创作者,只有内在世界充盈,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内心富足,才能与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
她不追求标准化的成功,不拘泥于大众的期待,不为过去的得失、未来的焦虑所困扰,无论是在音乐创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她都试着珍惜此刻,表达真实的自己,也正因此,她有不被束缚的洒脱。
03
生命是一场体验
生而为人,自己一个人来,也终将一个人走,我们没有办法去期待有人真正了解你、懂你,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舞台上的一夜灿烂,终究会随着散场灯光的亮起而消散,经历过那么多次落幕的于文文,想必对孤独的感受更加深刻,所以明白鲜花与掌声都是旅程中的额外赠送。
“本自富足”的她,小宇宙固若金汤,在面对外界的纷纭评价时,她更相信自己,“如果我们把这些形容词给拾起来了,往自己身上安,每一个标签我都要去自省一遍的话,其实很容易丢失真正的自己,就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
“那个坑,你是早晚要踩的,如果不在那个时候踩了那一个坑,你将来会在一个更大的坑失足,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曾经的一个小小错误,才成就了现在的你。”经过了生活的历练,于文文说起这些体悟格外铿锵。
越是便捷的旅程,所见的沿途风光就越少,就像有长者说,登山的路,一步一步拾级而上,体会才更深,即便
是迂回之路,往往也能遇见意外惊喜,那是不依靠导航
甘愿绕远路的人,才能品尝到的欢愉果实。
“不要后悔跟不甘心,人生就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那些不顺利、那些坎坷。然后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生活给你的每一点一滴的回馈,因为这些全部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人生之旅的乐趣,不在于到达某个终点,而是每一个真实的当下。从少年时的野心,到如今的平和,于文文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无所住的宁静。
@Kelly于文文 微博之夜最后一波阵容
存档于文文杂志专访,来喝了文文这一碗心灵鸡汤,虽然但是我们只会在演唱会喊“结婚”哈哈哈

01
做音乐,只是因为喜欢音乐
杂志拍摄上海郊区的滑雪场,身处一片洁白的雪花之中,不知道于文文是否会想起多年前独自奔赴异国求学的那个冬季天不亮就背着电吉他,经过两个小时摇摇晃晃车程,抵达伯克利音乐学院,吉他一练就是一整天。
“年少的时,我特别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唱歌也好,在舞台上表演也好,是我特别大梦想。”在鸠车之戏的年纪,文文就开始学弹琴,像与生俱来的本能,自此音乐就成了她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直到现在。
“我希望站上更大舞台,开始组乐队,一步一步接近自己梦想。”高中时,于文文就随着自己的乐队在北美多个城市巡演,甚至亲自把自己的音乐作品交到了偶像皮特·弗朗普顿的手中,并受到对方认可,被邀请同台演出。
如同所向披靡女战士,她以惊人执行力完成拟定的目标。
而现在,曾经向往站上舞台的于文文,变成了一个更懂得放下的人。
她在采访中坦言:“现在我觉得不应该有一个特别明确的目的性。”音乐不再是作为通向舞台的路径,它需要回归本来的纯粹,“我做音乐是因为我爱做音乐,而不是因为它能回报我什么。”
于文文字字笃定地说--“不要着相”。
那种执着于形式和表面荣誉的念头,于文文要抛在身后,“比如我做一张专辑、写一首歌,希望它能火,希望它能够拿奖,这种目的性我越来越觉得不应该有了。”
“我比较相信,你要去做你真正热爱的事情,不管它是什么。”用热爱兑换一张出发的单程票,没有目的地,这是一场她打算用一生来享受的漫长旅行,明亮的风景、片刻的狼狈,都心甘情愿地照单全收,真正重要的是能否一直不违背自己的初心,唱自由的歌。
02
内心的独立与清明
如果热爱是她音乐之路的起点,那么放下执念就是于文文走到今天的心法。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她用这句话描述自己当下的状态,人生的很多困顿,往往源于对外物的执着,放下依附与攀比,感知生活中的事物,观察、自省、沉思,才能真正感受到此刻的心情。
不久前,于文文推出了精心打磨的新专辑《天蝎座》,这是一场自我剖白的旅程。
外冷内热、敏感但强大,这是于文文给人留下的印象,作为天蝎座,她承认自己个性中的一部分确实和星座书上写的一样,喜欢穿黑白灰,永远被一层神秘包裹着。
“但是当TA遇到一个自己很信任的人或环境,TA又可以变得非常热情,TA其实是一个话唠,但TA在陌生人面前永远是i人。这样冲突的性格,我觉得很有趣。”
作为原创音乐人,在创作这张专辑时,于文文就像在写一部自传,都是彼时彼刻心境的投射。
“我现在最大的梦想就是跟随自己的内心走,不要为了做一件事情而做事情。”
于文文说,她并不急于追求外界的认可,也并不在乎世界会怎么对待她,只想顺应自己的内心,做能滋养灵魂的事。
“每个人都要做到本自富足,只有当自己是一个圆的时候,再遇到一个圆的缘,才能碰撞出真正的火花。”这不仅是她对爱情的理解,也是她对自我成长与内心自由的诠释。
作为一个创作者,只有内在世界充盈,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只有内心富足,才能与外界建立和谐的关系。
她不追求标准化的成功,不拘泥于大众的期待,不为过去的得失、未来的焦虑所困扰,无论是在音乐创作中,还是在日常生活里,她都试着珍惜此刻,表达真实的自己,也正因此,她有不被束缚的洒脱。
03
生命是一场体验
生而为人,自己一个人来,也终将一个人走,我们没有办法去期待有人真正了解你、懂你,所以我们需要学会与自己相处。”
舞台上的一夜灿烂,终究会随着散场灯光的亮起而消散,经历过那么多次落幕的于文文,想必对孤独的感受更加深刻,所以明白鲜花与掌声都是旅程中的额外赠送。
“本自富足”的她,小宇宙固若金汤,在面对外界的纷纭评价时,她更相信自己,“如果我们把这些形容词给拾起来了,往自己身上安,每一个标签我都要去自省一遍的话,其实很容易丢失真正的自己,就分不清楚自己到底是谁了。”
“那个坑,你是早晚要踩的,如果不在那个时候踩了那一个坑,你将来会在一个更大的坑失足,这就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曾经的一个小小错误,才成就了现在的你。”经过了生活的历练,于文文说起这些体悟格外铿锵。
越是便捷的旅程,所见的沿途风光就越少,就像有长者说,登山的路,一步一步拾级而上,体会才更深,即便
是迂回之路,往往也能遇见意外惊喜,那是不依靠导航
甘愿绕远路的人,才能品尝到的欢愉果实。
“不要后悔跟不甘心,人生就是要去体验,去感受当中的每一个细节。包括那些不顺利、那些坎坷。然后用一颗感恩的心,去感恩生活给你的每一点一滴的回馈,因为这些全部都是非常宝贵的经验。”
人生之旅的乐趣,不在于到达某个终点,而是每一个真实的当下。从少年时的野心,到如今的平和,于文文在自己的世界里,找到了一片无所住的宁静。
@Kelly于文文 微博之夜最后一波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