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专辑推荐】再来偷偷安利一张神仙专辑
- Melody欧美音乐台
- 2025-03-31 22:51:13
【新专辑推荐】再来偷偷安利一张神仙专辑!
电子流行新人歌手Oklou 的新专辑 『choke enough』!Pitchfork 打了8.0分!
乐评长文如下:
在她的首张个人专辑中,这位法国电子流行 (Electronic Pop) 乐坛的新宠呈现了一种暮色朦胧的融合:千禧年科技美学 (Y2K) 崇拜、巴洛克 (Baroque) 复调音乐和优雅而晦涩的氛围。
Marylou Mayniel 或许骨子里是个传统主义者。"我已经厌倦了互联网,"她最近在接受 《Crack》杂志采访时表示——这对于这位歌手兼制作人来说是个引人注目的表态,要知道她作为 Oklou (发音为"OK, Lou") 的首个作品『Galore』(2020) 正是让她在某些网络文化圈中崭露头角。这位受过古典训练的法国音乐人后来成为伦敦俱乐部文化的一员,她创作的电子流行音乐具有巴赫康塔塔 (Bach cantata) 般的严谨与精细。她的首张专辑『choke enough』是千禧年美学与中世纪旋律的朦胧暮色融合,A.G. Cook 和 Danny L Harle 与长期合作制作人 Casey MQ 一起担任幕后制作。这张专辑既深植于数字世界又迷失在荒野之中,将 Oklou 塑造成她自己音乐中的一个谜团;即使我们能听到她的声音,我们却从未真正了解她。
作为 NUXXE 厂牌的创始成员,这个已经定义了某种"艺术学院生逛柏林 Berghain 夜店"声音的集体,Mayniel 在同时代艺术家中因其相对克制的风格而脱颖而出:既不像 Eartheater 那样感性,也不像 Shygirl 那样放荡不羁。『Galore』中的歌曲如《fall》和《god's chariots》充满顽皮而微妙的特质,几乎只由酸性合成器 (acid-synth) 琶音和偶尔的鼓循环构成。然而,去年,我在下东区一栋没有电梯的七层公寓里观看了 Oklou 的表演。看着 Mayniel 的双手在键盘上灵巧舞动,实时组建音乐循环,每一件乐器——甚至是她略带羞涩拿起来演奏当时尚未发行的单曲《Blade Bird》的吉他——都仿佛成为了她身体的延伸。这一刻,她俨然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半机械人。
在『choke enough』中,这位技艺精湛的表演者作为艺术家找到了自我。标题曲无疑是 Oklou 迄今最出色的作品,通过四分钟的变形恍惚舞曲 (metamorphic trance) 传递出"你正在派对浴室里"视频的朦胧氛围。在没有四四拍节奏 (four-on-the-floor) 的情况下,其不断变化的合成器音色营造出一种从不同角度观赏雕塑的效果,一种不断变化却永远无法完全到达的特质,这种特质贯穿了专辑中的大多数歌曲。专辑开场曲《Endless》从远处的交错节奏 (hemiola) 展开到迷雾般的抒情曲,再到一段迷人而犹豫的键盘独奏:一个孤独的双簧管预设音色漫步进入混音,然后几乎是自觉地将聚光灯让回给 Mayniel。
怪诞的音乐质感 (Uncanny textures) 比比皆是。在《Thank You for Recording》中,Oklou 和她的合成长笛相互交织旋律,宛如一位赛博朋克 (cyberpunk) 迪士尼公主与栖息在她指尖上的机器鸟进行二重唱。这种编排令人联想到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这部为儿童创作的交响曲中每种乐器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角色。Mayniel 的音乐学院训练背景在『choke enough』全曲中不断显现,尤其体现在她对模仿性复调 (imitative polyphony) 的偏爱上,这是巴洛克作曲的标志性特征,其中旋律线在多种乐器之间共享。《Ict》中令人兴奋的小号反复段完全可能是出自 1600 年代的创作,而《Obvious》中的数字化单簧管和铃鼓仿佛直接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集市。在 Oklou 的演绎下,高度量化的数字节拍 (hyper-quantized digital beats) 与几个世纪前同样精确的音乐形成了天然的呼应。
『choke enough』的制作如此富有表现力与动态感,以至于其歌词创作相形之下显得有些刻板。专辑中存在一些抒情线索——新异教 (neo-pagan) 意象是其中的基石,对被他人感知的恐惧也是——但 Mayniel 的声音作为纯粹的音色绘制 (tone painting) 工具时效果更为显著。在《Ict》中唱着关于草莓舞者和香草夏天的歌词时,她成为混音中的又一种质感,管弦乐团中的又一件乐器。相比之下,专辑中的特邀艺术家们则显得格外突出:Bladee 在充满泡泡感的呼唤连接之作《Take Me by the Hand》中,以及自制超流行电子音乐 (hyperpop) 制作人 underscores 在俱乐部风格的核心曲目《Harvest Sky》中。这首歌受到 Mayniel 童年时期圣让节 (La Fête de la Saint-Jean) 篝火庆典记忆的启发,运用传统民谣旋律描绘出场景的超现实 (hyperreal) 画面。她直接通过扬声器传递着记忆;歌词几乎无关紧要。
Oklou 的作品深谙音乐理论、历史语境,最重要的是,主题动机,这实际上就是声音承载不同含义的力量。因此,『choke enough』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在形式上的吸引力超过了内在的情感共鸣。也许这正是刻意为之;流行音乐经常将个人形象提升至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打造明星的跳板。我不确定这是否是 Mayniel 想要的。"I never really know if I'm being chased(我从不确定自己是否被追赶)",她在阴郁而偏执的间奏曲《Plague Dogs》中唱道。在要求当代听众放弃对获取信息那种贪得无厌的渴望时存在风险,但 Oklou 提供了特别的回报。将『choke enough』想象成寄居蟹的外壳:它本身已经美丽,而知晓里面藏着一个鲜活生命的事实,则使它更加迷人。
翻译来源:Melody欧美音乐台
原文:Pitchfork
电子流行新人歌手Oklou 的新专辑 『choke enough』!Pitchfork 打了8.0分!
乐评长文如下:
在她的首张个人专辑中,这位法国电子流行 (Electronic Pop) 乐坛的新宠呈现了一种暮色朦胧的融合:千禧年科技美学 (Y2K) 崇拜、巴洛克 (Baroque) 复调音乐和优雅而晦涩的氛围。
Marylou Mayniel 或许骨子里是个传统主义者。"我已经厌倦了互联网,"她最近在接受 《Crack》杂志采访时表示——这对于这位歌手兼制作人来说是个引人注目的表态,要知道她作为 Oklou (发音为"OK, Lou") 的首个作品『Galore』(2020) 正是让她在某些网络文化圈中崭露头角。这位受过古典训练的法国音乐人后来成为伦敦俱乐部文化的一员,她创作的电子流行音乐具有巴赫康塔塔 (Bach cantata) 般的严谨与精细。她的首张专辑『choke enough』是千禧年美学与中世纪旋律的朦胧暮色融合,A.G. Cook 和 Danny L Harle 与长期合作制作人 Casey MQ 一起担任幕后制作。这张专辑既深植于数字世界又迷失在荒野之中,将 Oklou 塑造成她自己音乐中的一个谜团;即使我们能听到她的声音,我们却从未真正了解她。
作为 NUXXE 厂牌的创始成员,这个已经定义了某种"艺术学院生逛柏林 Berghain 夜店"声音的集体,Mayniel 在同时代艺术家中因其相对克制的风格而脱颖而出:既不像 Eartheater 那样感性,也不像 Shygirl 那样放荡不羁。『Galore』中的歌曲如《fall》和《god's chariots》充满顽皮而微妙的特质,几乎只由酸性合成器 (acid-synth) 琶音和偶尔的鼓循环构成。然而,去年,我在下东区一栋没有电梯的七层公寓里观看了 Oklou 的表演。看着 Mayniel 的双手在键盘上灵巧舞动,实时组建音乐循环,每一件乐器——甚至是她略带羞涩拿起来演奏当时尚未发行的单曲《Blade Bird》的吉他——都仿佛成为了她身体的延伸。这一刻,她俨然是世界上最迷人的半机械人。
在『choke enough』中,这位技艺精湛的表演者作为艺术家找到了自我。标题曲无疑是 Oklou 迄今最出色的作品,通过四分钟的变形恍惚舞曲 (metamorphic trance) 传递出"你正在派对浴室里"视频的朦胧氛围。在没有四四拍节奏 (four-on-the-floor) 的情况下,其不断变化的合成器音色营造出一种从不同角度观赏雕塑的效果,一种不断变化却永远无法完全到达的特质,这种特质贯穿了专辑中的大多数歌曲。专辑开场曲《Endless》从远处的交错节奏 (hemiola) 展开到迷雾般的抒情曲,再到一段迷人而犹豫的键盘独奏:一个孤独的双簧管预设音色漫步进入混音,然后几乎是自觉地将聚光灯让回给 Mayniel。
怪诞的音乐质感 (Uncanny textures) 比比皆是。在《Thank You for Recording》中,Oklou 和她的合成长笛相互交织旋律,宛如一位赛博朋克 (cyberpunk) 迪士尼公主与栖息在她指尖上的机器鸟进行二重唱。这种编排令人联想到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这部为儿童创作的交响曲中每种乐器都代表着一个不同的角色。Mayniel 的音乐学院训练背景在『choke enough』全曲中不断显现,尤其体现在她对模仿性复调 (imitative polyphony) 的偏爱上,这是巴洛克作曲的标志性特征,其中旋律线在多种乐器之间共享。《Ict》中令人兴奋的小号反复段完全可能是出自 1600 年代的创作,而《Obvious》中的数字化单簧管和铃鼓仿佛直接来自文艺复兴时期的集市。在 Oklou 的演绎下,高度量化的数字节拍 (hyper-quantized digital beats) 与几个世纪前同样精确的音乐形成了天然的呼应。
『choke enough』的制作如此富有表现力与动态感,以至于其歌词创作相形之下显得有些刻板。专辑中存在一些抒情线索——新异教 (neo-pagan) 意象是其中的基石,对被他人感知的恐惧也是——但 Mayniel 的声音作为纯粹的音色绘制 (tone painting) 工具时效果更为显著。在《Ict》中唱着关于草莓舞者和香草夏天的歌词时,她成为混音中的又一种质感,管弦乐团中的又一件乐器。相比之下,专辑中的特邀艺术家们则显得格外突出:Bladee 在充满泡泡感的呼唤连接之作《Take Me by the Hand》中,以及自制超流行电子音乐 (hyperpop) 制作人 underscores 在俱乐部风格的核心曲目《Harvest Sky》中。这首歌受到 Mayniel 童年时期圣让节 (La Fête de la Saint-Jean) 篝火庆典记忆的启发,运用传统民谣旋律描绘出场景的超现实 (hyperreal) 画面。她直接通过扬声器传递着记忆;歌词几乎无关紧要。
Oklou 的作品深谙音乐理论、历史语境,最重要的是,主题动机,这实际上就是声音承载不同含义的力量。因此,『choke enough』有时给人的感觉是在形式上的吸引力超过了内在的情感共鸣。也许这正是刻意为之;流行音乐经常将个人形象提升至至高无上的地位,成为打造明星的跳板。我不确定这是否是 Mayniel 想要的。"I never really know if I'm being chased(我从不确定自己是否被追赶)",她在阴郁而偏执的间奏曲《Plague Dogs》中唱道。在要求当代听众放弃对获取信息那种贪得无厌的渴望时存在风险,但 Oklou 提供了特别的回报。将『choke enough』想象成寄居蟹的外壳:它本身已经美丽,而知晓里面藏着一个鲜活生命的事实,则使它更加迷人。
翻译来源:Melody欧美音乐台
原文:Pitchf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