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孩子看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
- 三联生活周刊
- 2022-08-16 20:17:05
写给孩子看的故事应该是什么样 名著领读计划 晚上想跟大家分享一本童书,《你的世界有多大》。最开始想聊这本书,是被一个问题吸引,“像妈妈那样,为了一日三餐而活着有什么问题吗?” 三联读书
这个问题来自一只小老鼠,准确地说,是著名童书作家乌尔夫·尼尔松先生笔下,一只会思考的小老鼠。尼尔松先生说,“一个给孩子的好故事,应该包含40%的个人经验,50%的欢笑以及10%永恒的东西。”什么是永恒的东西?或许是爱、死亡、孤独……而在《你的世界有多大》这本书里,一切都借由一只小老鼠的日记,缓缓道出。
他是一只敏感的、温柔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小四条纹草鼠。像人类的小孩一样,从一出生起,这只小老鼠的小脑袋瓜里就装着无数的问题,但没有谁能给予他答案。周围的老鼠都遵循着老鼠的日常,忙于寻找食物,忙于喂饱自己。
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思考?世界有多大?做一块石头是什么感觉?做一只蚂蚁又是什么感觉?风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吗?老鼠应该救一只猫吗?……面对这些疑惑,他孤独地一点点分辨着“我”和世界的边界。比如,妈妈不是“我”,因为我不能控制妈妈的腿。他学着面对危险,学着解决问题,学着分辨真实与虚假,也学着欣赏世界的美和奇迹。
他发现,原来世界不是只有一个。比如,梦是一个世界,只是更快更模糊;而当他思念妈妈的时候,记忆也是一个世界——“如果一个人想啊,想啊,想啊,那他就能想起记忆世界里发生过的一切。”
存在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一只小老鼠来说,不会太严肃、太沉重了吗?在书中,小老鼠不止一次地问:“我是世界上唯一一只会思考的老鼠吗?像妈妈那样,为了一日三餐而活着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想要看看世界,想要遇见新的人,了解新的文化,而不把自己锁在自己的那一点小小时空里,是人类作为复杂生物的本能冲动。不是吗?
尼尔松说,成年人总是低估孩子在智性上和道德上的复杂程度,这导致孩子错过他们人生中一些非常重要的瞬间。“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你坐在沙发上,紧紧挨着妈妈或者爸爸,听他们给你讲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父母得以谈论他们的生活,而孩子则诉说自己心中所想。这样的瞬间是伟大的,因为它是外部世界一点点被构建起来的时刻,也是大部分的未来成形的时刻。”
2021年秋天,尼尔松先生逝世,享年73岁。他一生为儿童和青少年写作,出版了140多部作品,包括《最美的葬礼》《再见,松饼先生》《当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俩》等。我想以此文纪念尼尔松先生,感谢他为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创造了那么多“伟大的瞬间”。(作者|陈赛)
这个问题来自一只小老鼠,准确地说,是著名童书作家乌尔夫·尼尔松先生笔下,一只会思考的小老鼠。尼尔松先生说,“一个给孩子的好故事,应该包含40%的个人经验,50%的欢笑以及10%永恒的东西。”什么是永恒的东西?或许是爱、死亡、孤独……而在《你的世界有多大》这本书里,一切都借由一只小老鼠的日记,缓缓道出。
他是一只敏感的、温柔的、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的小四条纹草鼠。像人类的小孩一样,从一出生起,这只小老鼠的小脑袋瓜里就装着无数的问题,但没有谁能给予他答案。周围的老鼠都遵循着老鼠的日常,忙于寻找食物,忙于喂饱自己。
我是谁?我为什么会思考?世界有多大?做一块石头是什么感觉?做一只蚂蚁又是什么感觉?风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吗?老鼠应该救一只猫吗?……面对这些疑惑,他孤独地一点点分辨着“我”和世界的边界。比如,妈妈不是“我”,因为我不能控制妈妈的腿。他学着面对危险,学着解决问题,学着分辨真实与虚假,也学着欣赏世界的美和奇迹。
他发现,原来世界不是只有一个。比如,梦是一个世界,只是更快更模糊;而当他思念妈妈的时候,记忆也是一个世界——“如果一个人想啊,想啊,想啊,那他就能想起记忆世界里发生过的一切。”
存在的本质是什么,这样的问题对一只小老鼠来说,不会太严肃、太沉重了吗?在书中,小老鼠不止一次地问:“我是世界上唯一一只会思考的老鼠吗?像妈妈那样,为了一日三餐而活着有什么问题吗?”说实话,也没什么问题。但是,想要看看世界,想要遇见新的人,了解新的文化,而不把自己锁在自己的那一点小小时空里,是人类作为复杂生物的本能冲动。不是吗?
尼尔松说,成年人总是低估孩子在智性上和道德上的复杂程度,这导致孩子错过他们人生中一些非常重要的瞬间。“当你还很小的时候,你坐在沙发上,紧紧挨着妈妈或者爸爸,听他们给你讲一个故事。通过这个故事,父母得以谈论他们的生活,而孩子则诉说自己心中所想。这样的瞬间是伟大的,因为它是外部世界一点点被构建起来的时刻,也是大部分的未来成形的时刻。”
2021年秋天,尼尔松先生逝世,享年73岁。他一生为儿童和青少年写作,出版了140多部作品,包括《最美的葬礼》《再见,松饼先生》《当世界上只剩下我们俩》等。我想以此文纪念尼尔松先生,感谢他为这个世界上的孩子们创造了那么多“伟大的瞬间”。(作者|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