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Kaykay语音聊天时她跟我说...
- 天使之梦童品会-赵老师
- 2025-01-26 00:47:21
今天跟Kaykay语音聊天时她跟我说,她通过一个小事儿就发现姥姥为什么能快速俘获Kiwi的心了:就是带孩子吃饭。
先说奶奶。她带娃吃饭是比较直接的,经常对Kiwi说:你不吃菜怎么行,得把菜吃了,吃了才能长高。结果Kiwi也不管她说不说,吃一点扔一点。她也没办法,会一直说,直到慢慢耗完。
再说Kaykay。她有一些固定的招数,比方说用英文给Kiwi数数字:我们吃twenty bites好不好呀?one bite,two bites直到吃完。这个方法有时候行有时候不管用,Kiwi会讨价还价问:我能只吃10口吗?或者直接回复:不好!
但是姥姥就不是只有一个模式了,都会根据孩子当时的喜好和感觉来,比方说:哇,谁说要当轨道工程师啊,搭建轨道很辛苦的,吃了菜才能有力气继续搭建呀,我们一起5分钟把菜吃完,再去继续把剩下的轨道搭完吧。效果总是还不错,好像Kiwi总愿意听她的。
Kaykay跟我分析,奶奶的眼光主要是建立在这个事儿本身上,其实是需要Kiwi有很强的能力去理解这个道理的,对小孩儿来说比较困难;Kaykay自己的方法,虽然已经针对孩子设计过了,但是总是只有这招,好像她也没有特别强的动力要换;而姥姥没有固定的方法,都是根据孩子当时的状态和理解能力,先进入孩子的立场和喜好里,再做出相对应的反应来,效果就好的多,而且孩子还愿意主动找她。
我说,“哇塞,没想到这么简单一个事儿,还能有这么深刻的道理。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领悟到了一点点,其实很多工作上的事儿也一样啊,最好的办法,永远都是投入进去,站在你需要面对的对象的需要和立场上,尽最大可能跟ta同频,然后能帮ta解决问题,或者帮ta进入更好的状态,人家自然都愿意配合你的。哈哈,道理虽然很简单,但用这个例子呈现出来,又有另一番感受,今天跟你学到了
”
先说奶奶。她带娃吃饭是比较直接的,经常对Kiwi说:你不吃菜怎么行,得把菜吃了,吃了才能长高。结果Kiwi也不管她说不说,吃一点扔一点。她也没办法,会一直说,直到慢慢耗完。
再说Kaykay。她有一些固定的招数,比方说用英文给Kiwi数数字:我们吃twenty bites好不好呀?one bite,two bites直到吃完。这个方法有时候行有时候不管用,Kiwi会讨价还价问:我能只吃10口吗?或者直接回复:不好!
但是姥姥就不是只有一个模式了,都会根据孩子当时的喜好和感觉来,比方说:哇,谁说要当轨道工程师啊,搭建轨道很辛苦的,吃了菜才能有力气继续搭建呀,我们一起5分钟把菜吃完,再去继续把剩下的轨道搭完吧。效果总是还不错,好像Kiwi总愿意听她的。
Kaykay跟我分析,奶奶的眼光主要是建立在这个事儿本身上,其实是需要Kiwi有很强的能力去理解这个道理的,对小孩儿来说比较困难;Kaykay自己的方法,虽然已经针对孩子设计过了,但是总是只有这招,好像她也没有特别强的动力要换;而姥姥没有固定的方法,都是根据孩子当时的状态和理解能力,先进入孩子的立场和喜好里,再做出相对应的反应来,效果就好的多,而且孩子还愿意主动找她。
我说,“哇塞,没想到这么简单一个事儿,还能有这么深刻的道理。听你这么一说,我好像也领悟到了一点点,其实很多工作上的事儿也一样啊,最好的办法,永远都是投入进去,站在你需要面对的对象的需要和立场上,尽最大可能跟ta同频,然后能帮ta解决问题,或者帮ta进入更好的状态,人家自然都愿意配合你的。哈哈,道理虽然很简单,但用这个例子呈现出来,又有另一番感受,今天跟你学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