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抵抗“老登”作品?

  • WOMEN自救指南
  • 2024-12-10 15:22:33
【我们为什么抵抗“老登”作品?】
-
近期,“老登文学”、“老登电影”在豆瓣、小红书等多个社交平台引起众议,许多人抱着“天下女人苦老登作品久矣”的心态参与到话题讨论。✨有人将当下针对「老登」作品的批驳视作新一轮挑动男女性别对立的动作,并认为用“老登”形容久负盛名的文艺作品是一种偏颇。诚然,标签归类容易让人陷入单线思考模式,但每一个新标签的出现实际都反映出现实社会思潮的迭代。
-
当人们开始以「老登」头衔去评价任何携带让自己不适的创作视角、男性凝视含量过高、物化矮化女性角色等文化作品时,这也意味着长期以来被隐蔽的性别矛盾再也无处遁形。❗️在脚下的土地,我们当务之急不是去阔谈阶级、种族、文化等等方面的差距,而是直接指向“性别”这一高度内在的立场,合理质疑经典中的偏见。
-
回望“豆瓣TOP250”的书影音作品,不难看出,女性面对着比男性更严格的评价标准。这恰恰印证了加拿大学者Marie-Lise的研究发现:评论家们会用“贬义阅读方法”对作品进行贬损,即通过制定评价标准再生产文学领域的男性霸权。尽管女性构成了世界一半的人口,甚至越来越多的女性创作者登上电影、文学最高殿堂,但评价体系中的“厌女”基因仍然根深蒂固。
-
过去很久一段时间,在评价女性制作的电影时,观众以及一些影评人总是喜欢为其贴上“小妞电影”(chick flick)的标签,用简单粗暴的归类抹平创作间的差异。时至今日,“老登”才伴随性别意识的觉醒而出现,可以说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女性面对语言霸权的华丽反击。我们终于有机会表达自己对诸如《教父》、漫威系列英雄叙事电影的不同意见,不必让自己的声音淹没在称赞的海洋......
-
我们并非想站在性别的道德制高点上,利用“老登”标签一棒子打死所有男性创作的作品,而是要以“觉醒者”的身份,发掘那些未曾被言说、被误读的女性经验,重新夺回属于女性自己的形象主导权!当然,女性观众的现身也必然鼓励更多真正的关怀女性视角的作品涌现,这也为本土文化行业提供了新的发展可能性。
-
欢迎各位姐妹在评论区踊跃留言,分享「你对“老登”作品的看法」,我们鼓励妳发出自己的声音,锐利的表达尽管附带着“双刃剑”效应,但无疑也是女性出位——突破男性权威、摆脱女性附庸的思想武器。️

WOMEN自救指南WomenVoice妳的声音老登电影
我们为什么抵抗“老登”作品?我们为什么抵抗“老登”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