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的一个短期海外交流项目因...

  • 盈盈的笔记
  • 2024-12-22 13:01:48
浙江大学的一个短期海外交流项目因曝出造假丑闻,在中国舆论圈炸开了锅。有网民发帖称,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与英国剑桥大学联合举办的海外交流项目中,负责该项目的教师并未直接与剑桥建立联系,而是通过中介机构处理签证事宜,并涉嫌使用伪造的剑桥邀请函。事件曝光后,参与此项目的学生遭英国签证中心10年拒签处理,其中包括一些已经向英国高等教育机构提交了深造申请的学生。事因学校教师和中介伪造了剑桥教授的邀请函,甚至仿造了剑桥教授签名。“这次申请签证,(英国)大使馆给剑桥大学打电话了,那个教授看这么多中国学生要来,说没这回事,使馆认定我们材料造假。
感到生气的,不只是参与项目的学生。事件经媒体报道后,在中国互联网上掀起千层浪,矛头大多都指向负责项目的教师。眼见舆论沸腾,浙大经院星期二当天马上发布情况通报,称在11天前、即12月6日就接到学生报告,并在第一时间报告学校,立即组成工作专班,深入核查相关情况。目前,警方已受理学院和学生报案,立案开展调查。学校也成立了专项小组,配合并全面调查相关事实,视调查结论及时处理相关责任问题。
随着事件发酵,越来越多细节开始浮出台面。
首先,有关活动不是第一次举办。《新民周刊》查询浙大经院公开信息,发现至少早在2021年就有该联合论坛的记录。2021年、2022年分别举办了第二届、第三届,受冠病疫情影响,当时均采用线上模式,不需要官方邀请函,也不需要办理签证。不过这一次,线上项目变成了线下活动。
其次,据银柿财经不完全统计,除了“浙江大学—剑桥大学研究生联合论坛”交流项目,浙大经院组织的类似涉英项目还包括“英国伦敦大学联盟(LSE)—国际精英课程项目”“英国剑桥大学金融科技与科学技术课程项目”“英国剑桥大学商业创新与人工智能暑期访学项目”等。
在这些项目中,有两名关键人物,分别是“清风明月”和“Bill”。他们也是此次拒签事件中学生们微信群里指称的两位所谓老师。清风明月是浙大经院的外事科秘书王清风。至于Bill的身份,小路提供给《新民周刊》的聊天记录显示,Bill自称英国罗素大学集团亚洲区代表。
拒签事件发生后,多名参与涉英项目的浙大学生说,直到这次事情曝光,大家才知道Bill并非剑桥的老师,而极有可能是一名留学中介。若上述种种信息确定无误,那么说明此次事件,很可能是学校单位人员和中介联手搞出来的。
这些事件揭示了部分学生疑似通过中介提交虚假材料来获取入学资格的问题,严重影响高校的招生公正性和学术诚信,也反映中国教育“卷”风猖獗下,留学/游学中介业务范围广大:中国高校体制内存在苍蝇,就和苍蝇联手造假卖海外游学镀金项目;港澳大学对大陆学生有一定号召力,就卖文凭假学历保升学。
浙大造假丑闻无疑将给名校浙大打上不良标记,当中引发的连锁反应,可能会影响一些浙大学生未来的签证申请、国际交流活动,在当下中国外部环境不断恶化的背景下,更不排除事件也许会延烧到其他中国高校的学生。
浙江大学的一个短期海外交流项目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