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雷锋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丨人人称赞的先进人物
- 鞍钢集团
- 2025-04-01 08:47:24
【讲述雷锋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丨人人称赞的先进人物】雷锋工作起来不计较分内分外、厂内厂外,只要对人民有利的事,他就主动热心去做。
根据领导的安排,雷锋带了三名学员。学员周玉凤说:“当时,雷锋只有十九岁,一副又胖又结实的身材,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天有说有笑,异常亲切。我们几个同来学习的青年工人都喜欢接近他。同我们一道去的小张和他签订了师徒包教保学合同。雷锋毫不保留地给小张传授技术,虽然小张文化水平低,可雷锋一点也不嫌弃,劳动时一面操作一面教他,工间休息时总是指着机车上的零件详细地讲这个,比那个。他没有一点架子,我们当时看到他实干的劲头,内心十分敬佩。”
周玉凤是赵师傅的徒弟,赵师傅看她年纪小,又是女同志,有些不爱教她,她心里十分难过。有一天,她同雷锋说了这件事,雷锋鼓励她说:“赵师傅经验丰富,不爱说话,可他喜欢实干的人,只要你抢着去干活儿,主动钻研技术,时间长了他会喜欢你的。”业余时间,雷锋还主动教周玉凤技术,讲机械构造原理。她又按照雷锋的指点去工作,赵师傅逐渐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就这样,周立凤与赵师傅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学会了开推土机。
鞍钢弓长岭铁矿焦化厂建设初期,什么物资都缺。为此,厂党总支号召广大职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争当节约能手。雷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在鞍钢化工总厂工作期间养成的节约习惯带到了弓长岭焦化厂,大力回收废旧物资。
他的床下有一个木箱子和两个纸壳箱子。雷锋用它们做了“节约箱”,把拣来的螺丝钉、螺丝帽、钢筋头、铁线等废旧金属物品装在木箱子里,把也是拣来的旧擦机布、旧手套、旧劳动服、旧雨衣等装在纸壳箱子里,装满了,经过整理清洗再交给厂里。
一个星期天,雷锋从节约箱中取出很多旧手套、旧擦布,央求义弟吕学广帮助清洗。雷锋说:“这些旧物品洗干净了,补上还可以再用。”吕学广问:“这么多,什么时候能补完啊?再说,我也不会补啊。”雷锋回答说:“你帮我洗一洗就行,我会补。”雷锋把这些旧物补完之后整齐地包成包送给厂里。书记、厂长问他:“你一个男人怎么会干女人的活儿呢?”雷锋回答说:“我从小就会针线活儿。”
还有一次,吕学广发现雷锋把旧雨衣拆开拼成很大的防雨布,就问:“你拼它干什么?”雷锋回答说:“用处可大了!房子漏了,可以压房子;什么东西怕雨淋了,可以盖上……”
雷锋究竟为焦化厂回收了多少废旧物资、节约了多少资金,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月月都被评为节约能手。
初冬的一天,焦化厂进了一火车煤,急需从火车道旁运走,厂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青年突击队。
厂突击队队长、团总支书记李德堂迅速通知各工段团支部青年突击小组,号召不当班的团员青年参加突击运煤的义务劳动。很快来了三十多人,雷锋也早早地带着铁锹来到了运煤现场。李书记作了临时动员后,雷锋拿起铁锹立刻干了起来。
30多名突击队员有的推车、有的挑土篮、有的抬大筐,你追我赶,谁都不肯落后。煤灰飞扬,铁锹叮当,人人汗流浃背,个个奋勇争先。干了快一个小时,李书记让青年们休息十五分钟。大家抬起头来一看,只见雷锋脸上油黑油黑的,只剩两只眼睛一口白牙。有个青年打趣地说:“雷锋,你要演包公不用化妆,准像。”雷锋笑着说:“我看你更像。”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就这样,很快完成了运煤任务。
1959年10月末的一天,青年突击队跟车到辽阳去拉大萝卜,天气很冷,工人们穿一件大棉坎肩还冻得直哆嗦。这天本来不是雷锋的班,他也去了。装完车拉回厂后,雷锋让女职工先回食堂休息吃饭,自己和几个男职工卸到晚上11点多。
这年11月,焦化厂开始进炼焦用煤,厂里没有推土机,火车卸完了,用人工往煤堆那边运,速度太慢。后来,负责建设焦化厂的矿建公司支援了一台“斯大林80号”推土机,跟车来了一名老推土机司机。雷锋是焦化厂六名推土机工中技术最熟练的,厂里让他来开这台推土机。推土机的工作主要是推煤以及平整厂区工程基础和道路等。当跟推土机一起来的老师傅工作时,雷锋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主动干助手的活儿。他对推土机设备的保养也十分精心,经常擦抹、注油,及时检查维修,确保设备运转良好。雷锋的兜里总装着一份师父送给他的“斯大林80号”推土机说明书,一到休息时就掏出说明书,逐字逐句地阅读。
周玉凤说:“雷锋对待工作的的确确像夏天一样火热。他工作不计时间,每次换班,我们总要等他一二十分钟,甚至半个钟头才回来。尽管劳动超过了工时,可他还要仔细地把机车再检查一遍,把油添足,把检修用的工具一一清点才完成交班。在我的记忆里,他交班的机车没发生过毛病,没少过零件。”
焦化厂初建时期,雷锋经常干零活儿。他是个眼里有活儿的人,有些活儿根本不用领导分配。
当时食堂吃水特别困难,要到几里之外的姑嫂城去挑水,一千多人的工人食堂,一天要用上百担水。挑水是个最苦最累的活儿,特别是冬季,天冷路滑,一不小心就会跌倒。雷锋经常找几个小伙伴给食堂挑水,有时挑到很晚才回去休息。雷锋发现姑嫂城水井里石块淤泥太多,水量不足,就带领团支部的团员去姑嫂城义务掏井。
后来,为解决食堂吃水困难,厂领导决定在食堂附近打一口井。据食堂班长贾福林和雷锋同班工友李维信回忆,打井时,厂党总支副书记邢春印等领导带头参加劳动,工人三班倒,每班六个人,干了十多天。雷锋下白班后就去参加夜班打井。李维信把雷锋所用的工具箱、部分工具和夜班打井时所穿用的劳动服棉袄、安全带、电石灯等精心保存了四十余年,无偿捐给了辽阳雷锋纪念馆。
参加焦化厂建设的工人有一千多人,炊事班只有三十多人,人手很紧张,雷锋便主动当起了工人食堂的义务服务员。他经常帮食堂卖饭菜、洗碗筷、擦桌子、扫地。冬天下雪后,他总是早早去把食堂道路上的积雪扫得干干净净。
雷锋还利用工余时间和本组的共青团员到焦化厂附近的姑嫂城、松泉寺、游击沟等生产队去参加锄草、掰苞米、打场等义务劳动。当时,焦化厂配煤工段设立劳动竞赛台,每周评一次生产标兵、红旗手、节约能手。每月评上四次就能被工厂评为本月先进生产者、红旗手、节约能手,连续评上三个月就能被评为厂的季度先进生产者、红旗手、节约能手。雷锋在焦化厂工作期间,十八次被工段以上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一次被评为党的优秀宣传员。1959年12月7日,雷锋作为矿山“先进生产者”出席了弓长岭矿召开的先进生产者、红旗手以及工段长以上干部大会,还被确定为主席团成员。同年,雷锋还荣获辽阳市“除四害讲卫生先进工作者”奖章,并出席鞍山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本文选自《雷锋在鞍钢的423天》
根据领导的安排,雷锋带了三名学员。学员周玉凤说:“当时,雷锋只有十九岁,一副又胖又结实的身材,一双明亮的眼睛,一天有说有笑,异常亲切。我们几个同来学习的青年工人都喜欢接近他。同我们一道去的小张和他签订了师徒包教保学合同。雷锋毫不保留地给小张传授技术,虽然小张文化水平低,可雷锋一点也不嫌弃,劳动时一面操作一面教他,工间休息时总是指着机车上的零件详细地讲这个,比那个。他没有一点架子,我们当时看到他实干的劲头,内心十分敬佩。”
周玉凤是赵师傅的徒弟,赵师傅看她年纪小,又是女同志,有些不爱教她,她心里十分难过。有一天,她同雷锋说了这件事,雷锋鼓励她说:“赵师傅经验丰富,不爱说话,可他喜欢实干的人,只要你抢着去干活儿,主动钻研技术,时间长了他会喜欢你的。”业余时间,雷锋还主动教周玉凤技术,讲机械构造原理。她又按照雷锋的指点去工作,赵师傅逐渐改变了对她的看法。就这样,周立凤与赵师傅建立了良好的师徒关系,学会了开推土机。
鞍钢弓长岭铁矿焦化厂建设初期,什么物资都缺。为此,厂党总支号召广大职工开展增产节约运动,争当节约能手。雷锋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在鞍钢化工总厂工作期间养成的节约习惯带到了弓长岭焦化厂,大力回收废旧物资。
他的床下有一个木箱子和两个纸壳箱子。雷锋用它们做了“节约箱”,把拣来的螺丝钉、螺丝帽、钢筋头、铁线等废旧金属物品装在木箱子里,把也是拣来的旧擦机布、旧手套、旧劳动服、旧雨衣等装在纸壳箱子里,装满了,经过整理清洗再交给厂里。
一个星期天,雷锋从节约箱中取出很多旧手套、旧擦布,央求义弟吕学广帮助清洗。雷锋说:“这些旧物品洗干净了,补上还可以再用。”吕学广问:“这么多,什么时候能补完啊?再说,我也不会补啊。”雷锋回答说:“你帮我洗一洗就行,我会补。”雷锋把这些旧物补完之后整齐地包成包送给厂里。书记、厂长问他:“你一个男人怎么会干女人的活儿呢?”雷锋回答说:“我从小就会针线活儿。”
还有一次,吕学广发现雷锋把旧雨衣拆开拼成很大的防雨布,就问:“你拼它干什么?”雷锋回答说:“用处可大了!房子漏了,可以压房子;什么东西怕雨淋了,可以盖上……”
雷锋究竟为焦化厂回收了多少废旧物资、节约了多少资金,谁也说不清楚,只知道他月月都被评为节约能手。
初冬的一天,焦化厂进了一火车煤,急需从火车道旁运走,厂里把这个任务交给了青年突击队。
厂突击队队长、团总支书记李德堂迅速通知各工段团支部青年突击小组,号召不当班的团员青年参加突击运煤的义务劳动。很快来了三十多人,雷锋也早早地带着铁锹来到了运煤现场。李书记作了临时动员后,雷锋拿起铁锹立刻干了起来。
30多名突击队员有的推车、有的挑土篮、有的抬大筐,你追我赶,谁都不肯落后。煤灰飞扬,铁锹叮当,人人汗流浃背,个个奋勇争先。干了快一个小时,李书记让青年们休息十五分钟。大家抬起头来一看,只见雷锋脸上油黑油黑的,只剩两只眼睛一口白牙。有个青年打趣地说:“雷锋,你要演包公不用化妆,准像。”雷锋笑着说:“我看你更像。”大家你看看我,我瞅瞅你,不约而同地笑了起来。就这样,很快完成了运煤任务。
1959年10月末的一天,青年突击队跟车到辽阳去拉大萝卜,天气很冷,工人们穿一件大棉坎肩还冻得直哆嗦。这天本来不是雷锋的班,他也去了。装完车拉回厂后,雷锋让女职工先回食堂休息吃饭,自己和几个男职工卸到晚上11点多。
这年11月,焦化厂开始进炼焦用煤,厂里没有推土机,火车卸完了,用人工往煤堆那边运,速度太慢。后来,负责建设焦化厂的矿建公司支援了一台“斯大林80号”推土机,跟车来了一名老推土机司机。雷锋是焦化厂六名推土机工中技术最熟练的,厂里让他来开这台推土机。推土机的工作主要是推煤以及平整厂区工程基础和道路等。当跟推土机一起来的老师傅工作时,雷锋就坐在副驾驶位置上,主动干助手的活儿。他对推土机设备的保养也十分精心,经常擦抹、注油,及时检查维修,确保设备运转良好。雷锋的兜里总装着一份师父送给他的“斯大林80号”推土机说明书,一到休息时就掏出说明书,逐字逐句地阅读。
周玉凤说:“雷锋对待工作的的确确像夏天一样火热。他工作不计时间,每次换班,我们总要等他一二十分钟,甚至半个钟头才回来。尽管劳动超过了工时,可他还要仔细地把机车再检查一遍,把油添足,把检修用的工具一一清点才完成交班。在我的记忆里,他交班的机车没发生过毛病,没少过零件。”
焦化厂初建时期,雷锋经常干零活儿。他是个眼里有活儿的人,有些活儿根本不用领导分配。
当时食堂吃水特别困难,要到几里之外的姑嫂城去挑水,一千多人的工人食堂,一天要用上百担水。挑水是个最苦最累的活儿,特别是冬季,天冷路滑,一不小心就会跌倒。雷锋经常找几个小伙伴给食堂挑水,有时挑到很晚才回去休息。雷锋发现姑嫂城水井里石块淤泥太多,水量不足,就带领团支部的团员去姑嫂城义务掏井。
后来,为解决食堂吃水困难,厂领导决定在食堂附近打一口井。据食堂班长贾福林和雷锋同班工友李维信回忆,打井时,厂党总支副书记邢春印等领导带头参加劳动,工人三班倒,每班六个人,干了十多天。雷锋下白班后就去参加夜班打井。李维信把雷锋所用的工具箱、部分工具和夜班打井时所穿用的劳动服棉袄、安全带、电石灯等精心保存了四十余年,无偿捐给了辽阳雷锋纪念馆。
参加焦化厂建设的工人有一千多人,炊事班只有三十多人,人手很紧张,雷锋便主动当起了工人食堂的义务服务员。他经常帮食堂卖饭菜、洗碗筷、擦桌子、扫地。冬天下雪后,他总是早早去把食堂道路上的积雪扫得干干净净。
雷锋还利用工余时间和本组的共青团员到焦化厂附近的姑嫂城、松泉寺、游击沟等生产队去参加锄草、掰苞米、打场等义务劳动。当时,焦化厂配煤工段设立劳动竞赛台,每周评一次生产标兵、红旗手、节约能手。每月评上四次就能被工厂评为本月先进生产者、红旗手、节约能手,连续评上三个月就能被评为厂的季度先进生产者、红旗手、节约能手。雷锋在焦化厂工作期间,十八次被工段以上评为标兵、五次被评为红旗手、三次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一次被评为党的优秀宣传员。1959年12月7日,雷锋作为矿山“先进生产者”出席了弓长岭矿召开的先进生产者、红旗手以及工段长以上干部大会,还被确定为主席团成员。同年,雷锋还荣获辽阳市“除四害讲卫生先进工作者”奖章,并出席鞍山青年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
本文选自《雷锋在鞍钢的42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