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换导航
艾久久资讯网
首页
(当前)
头条
电影
军事
时尚
热门
社会
数码
汽车
体育
搞笑
影片
新鲜事
游戏
美食
股市
校园
美妆
婚恋
科技
健康
美女
动漫
电视剧
旅游
萌宠
育儿
读书
综艺
运动健身
音乐
设计
艺术
房产
情感
明星
宗教
家居
科普
星座
国际
舞蹈
三农
法律
辟谣
军事
历史
养生
瘦身
财经
搜索
鲁迅写《呐喊》,想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为什么效果不明显?
是我历史君
2020-12-02
0
首页
>
读书
是我历史君
【鲁迅写《呐喊》,想唤醒麻木不仁的国民,为什么效果不明显?】鲁迅写的《呐喊》,目的很明确,就是想唤醒沉睡的国民。但是虽然鲁迅这部书的影响力很大,而鲁迅也因此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老大的地位。但是很明显,鲁迅并没怎么实现他的目标,国民依然麻木不仁,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一、鲁迅的声音虽然响亮,但是传播范围有限。
鲁迅的《呐喊》写得非常深刻,声音如洪钟,震耳发聩。但是这种震耳发聩,只是在知识界产生的影响。知识分子对《呐喊》有深刻的理解,知道鲁迅在大声疾呼,对鲁迅的文章推崇备至,对鲁迅的声音深刻认同。
但是,整个民国时期的普通老百姓,却并没有听到这样的声音。或者说,这个声音虽然响亮,但是这种声音和老百姓能听到的声音不同频,就如同超声波之于人类,超声波的声音似乎很高亢,但是人类无法听到。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主要就是当时民国的现实状况。
由于民国时期,老百姓饥寒交迫、流离失所,同时战乱频仍,因此老百姓基本上没有读书识字的机会。老百姓连读书识字的机会都没有,他们又怎么能够有机会看到鲁迅的书呢,怎么有机会听到鲁迅发出的声音呢?
同时,鲁迅的文章,其文学性是非常强的,意义是非常深刻的。就算到了现在,我们进入了全民阅读时代,鲁迅的书,几乎成为我们的必读书。可是,我们依然很多人读不懂鲁迅的书。就算是学校里的老师,他们似乎也有很多读不懂鲁迅的文章。在给孩子们讲鲁迅的文章的时候,也觉得很困难。所以,现在还会有那么多的声音,要求把鲁迅的文章从课本中移出来。不是鲁迅的文章不好,而是鲁迅的文章读不懂。
既然到了现在,鲁迅的文章依然还有很多人读不懂,因此,要让民国时期,没有知识文化的大众读懂,怎么可能呢?
介于这两个原因,因此,鲁迅的书在民国时期,传播力是很有限的。因此,当然鲁迅想要实现的社会改革的目的,就没有达到。
二、鲁迅用力的方向,和社会整体需求不一致。
鲁迅写小说的目的,其实也是为了改造社会,救贫苦百姓于苦难之中。
所以鲁迅认为,首先必须要解剖国民的灵魂,只有把国民的灵魂解剖出来,老百姓才会醒悟。才不会去追求那种没灵魂的生活,才会积极进步,实现社会的改革。
鲁迅的这种愿望的产生,源于五四时期新思想的启蒙。而且当时的绝大多数知识分子,也都是这样做的。只不过他们没有鲁迅表现得深刻而已。
不过,鲁迅想通过这个,实现社会的改革,在当时显然是无法实现的。为什么呢?因为当时最重要的主题,是寻求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独立。
而要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当时最重要的做法,就是用枪杆子。枪杆子里出政权,只有出了政权以后,才会达到统一和独立的目标。
鲁迅的文章,显然是达不到这个目标的,所以在当时似乎是显得无用的。
当然了,文学的意义,并不是实用主义的。或者说,就算鲁迅的文章对社会改造有用,也是未来主义的。他对中国人灵魂的塑造和改造,是永恒的。
三、鲁迅虽然用力,但是他喊不醒装睡的人。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说,当时可能有很多人是懂得鲁迅《呐喊》的意义的,知道鲁迅想说什么,想要改造什么。但是,却有非常多人的,故意不懂。因为懂了对他来说,并没有多大的意义。
比如一些军阀,他在带军队的时候,如果军队里的每个人都是清醒的人,那么,可能每个人都会反抗,都不服从领导,他还怎么打仗呢?反而,他的军队里需要愚忠的,需要不怕死的,需要奴性的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在战场上冲锋陷阵,这个军阀才能打胜仗。
由此可见,这样的军阀,就必须装睡,自己绝不醒过来,也不让别人醒过来。
鲁迅或许就是看出了《呐喊》的影响有限,所以最后,他都不写这样的小说,而是专写杂文了。这样的杂文,显然对于改造社会,最直接最有效!
(参考资料:《呐喊》等)
郑重声明:图文内容整理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作者信息标记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多谢。
返回
返回首页
上一篇
刚过完的11月,读完了9本书
下一篇
有新封面了,意境好美
栏目热门
网站首页
|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