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式与流派笔记」·第一章第...

  • 考新闻新传考研
  • 2022-07-29 20:42:23
「范式与流派笔记」·第一章

第一章重点概念有:

话语
话语研究
传播游戏
权力
意识形态
霸权
撒播
“我—你”关系
巴赫金的对话理论
传播仪式
传播的七种话语
“传播是控制”与“传播是权力”两种话语的异同

⏰更新:周更

如何领取➡️➕我 凭截图私聊我哦

以下是一些个助力理解

在《范式与流派》中,介绍了费尔克拉夫的“话语”定义——话语就是围绕着特定语境(context)中的特定文本(text)所形成的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这句话怎么理解?什么是传播实践和社会实践?

在南方一些地区,【麻辣烫】作为一种话语意味着以上的图片所示的场景:麻辣烫店子的基本式样是都有一个超级大的桌子,桌上有两口以上的大锅,每个食客有一个放好汤和调料的碗,自己从大锅中拿取已经煮熟的食材。如果需要青菜和粉面,老板会拿出新鲜的食材现煮。结账方式为食客吃完后,告诉老板结账,老板数食客碗边的签子,签上有不同的颜色,代表食材属于不同的价位。

以杨国福(2003年起家于哈尔滨)、张亮为代表的北方麻辣烫则是将食材全部放置在一个巨型冰柜上,食客拿上一个大盆选择食材,选好后称重付款并给后厨制作。所以北方麻辣烫没有南方麻辣烫这种边吃边那串的动作。同时北方麻辣烫在汤底中又加上了冰糖和奶粉,汤底味道也与南方不同。另外,在蘸酱方面,北方麻辣烫加入了适合当地口味的芝麻酱。

也就是说,我们在不同的地方吃到的麻辣烫会是完全不同的品种。在以上的解释过程中,制作工艺、付款方式、蘸料、吃的过程就是【麻辣烫】这个话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形成的社会实践。为什么南方人第一次在北方吃麻辣烫会诧异,因为【麻辣烫】这种话语实践与她的生活经验完全不同。

那么话语研究有什么用处?话语研究不是研究一个事物是什么,而是研究人们对于一个事物持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它产生的社会语境和知识风尚是什么?为什么人们会接受对事物的某种看法?围绕着这种看法,人们形成了什么样的社会实践,这些社会实践反过来又如何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

北方麻辣烫话语产生的社会语境

麻辣烫固然起源于南方地区,但是以杨国福和张亮等东北品牌的麻辣烫连锁品牌店的崛起彻底改变了麻辣烫的市场格局。杨国福是最早改进麻辣烫的东北人,知名度也最高;张亮从冒菜中汲取灵感,紧随其后。此外,小有名气的还有马玉涛麻辣烫、鸿兴源麻辣烫等品牌。2012年,杨国福就基本覆盖了整个东北市场,当地的麻辣烫市场逐渐趋于饱和。于是,杨国福进军北京市场,开始以每年开1000家店的速度在全国范围疯狂扩张,并顺势南下。另一边张亮步步跟随。2013年,张亮将总部迁至哈尔滨,并在北京开出首家分店。随后的一年半,迅速发展到400家。数据显示,2019年,杨国福和张亮麻辣烫的全国门店数量持平,都达到了5000家。简单来说,就是品牌麻辣烫从东北地区慢慢覆盖全国。

社会实践影响人们认知
目前我国有近17.4万家麻辣烫相关企业。从地区分布来看,吉林省和黑龙江省分别以约2.2万家、1.6万家的数量位居前二。

在杨国福的招股书中,2021年9月30日,杨国福餐厅总数为5578家,包括中国境内的4家自营餐厅、5554家加盟餐厅,以及20家海外加盟餐厅。而肯德基在中国的门店也不过6000多家。

北方的麻辣烫由于其规模化(全国超过2万家门店)效应,在对于【麻辣烫】话语的争夺中,获得了【麻辣烫】话语的解释权。或许会有更多人的认为【麻辣烫】应该是杨国福模式而不知道作为起源的南方麻辣烫的内涵。

回到【话语】的问题上来,《范式与流派》第一章解释的就是为什么大家对传播会有不同的看法。既然【麻辣烫】作为一个社会现象都有不同的定义,那么人们对于更为复杂的传播现象就会有更多随着社会变化而产生的不同理解。比如“传播是传递”的话语产生是因为20世纪中期的研究者们把传播的过程看作是交通运输过程,认为信息的传递过程就像交通把人或者货物运送到各地一样。

另外,再以报纸时代、电视时代、网络时代等媒介时代来分析,我们传播方式都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报纸和电视代表了大众传播崛起,学者们把大众传播就看作为“传播”。而网络传播在一定程度上又恢复和扩宽了人际传播的范围,所以我们对于传播的关注也会扩展到大众传播以外的领域。这就社会实践带来的我们对于传播不同的认知。

新传考研
「范式与流派笔记」·第一章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