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摘# 刘晓蕾老师论袭人袭人坏吗

  • 红楼梦博特
  • 2022-12-24 11:02:47
书摘 刘晓蕾老师论袭人

袭人坏吗?那倒未必。在那个时代那个社会里,宝黛爱情就是不被允许的。而且从她的角度看,“告密”很正当,因为她这是在关心宝玉的前程。但这样一番话,完全否定了大观园,险些把大观园连根拔起。

更吊诡的是,她认为宝黛爱情是“不才之事”,是“丑祸”,自己却跟宝玉偷试云雨。

再看第六回“贾宝玉初试云雨情”,说的是宝玉梦游太虚幻境之后醒来,袭人伺候宝玉穿衣,不觉摸到他的大腿,直觉得冰冷一片黏湿,遂问是怎么回事。宝玉脸红,不答。曹公写袭人“本是聪明女子,年纪本又比宝玉大两岁,近来也渐通人事,今见宝玉如此光景,心中便觉察一半了,不觉也羞的红胀了脸面”。等晚间趁众人不在,她又含羞追问:你梦见什么了?哪里流出来的脏东西?宝玉遂告其警幻所授云雨之事。袭人听了,掩面俯身而笑,着实柔媚娇俏。宝玉遂拉袭人偷试云雨,从此待她非同一般。

这段小儿女情事,三言两语一闪而过,却耐人寻味。在偷尝禁果这件事上,袭人绝非被动。后来,准姨娘身份被确定后,她又刻意不跟宝玉亲昵,自重起来。

曹公的“不写之写”,又让人浮想联翩:袭人原来是拿“性”当工具的。

对宝黛爱情,她却充满恐惧和敌意。误解来自主流的社会观念,爱情是新事物,一向被视为私情,被人唾弃。《孟子·滕文公下》有言:“不待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钻穴隙相窥,逾墙相从,则父母、国人皆贱之。”所以,听到宝玉对黛玉的情话,袭人才会吓得魂飞魄散,跑到王夫人面前进言。

袭人自认是规矩人,王夫人和薛姨妈也都夸她沉重知礼、稳重得体。但用她们这一套规矩来丈量人性和世界,往往会拒绝新生事物,丧失最基本的理解力和想象力。袭人不理解宝黛,正如贾政往死里打宝玉,王夫人认定晴雯是“狐狸精”,宝钗认为丫鬟小红“眼空心大、头等刁钻古怪”,都是被所谓的规矩蒙住了眼睛。

可是,她们遵守的规矩就一定正确吗?她们从不质疑规矩本身。大观园存在的意义,就是从规矩的缝隙旁逸斜出,创造生命存在的另外一种可能性。在这样诗意又自由的环境里,才会有新生,产生有趣的灵魂。

袭人虽然身在大观园,却无法理解大观园的精神。对宝玉,她一向温柔和顺,“似桂如兰”,每晚把宝玉的玉摘下,用手帕包好;打点宝玉洗脸梳头;收拾好宝玉的文具,送他上学等他回来;宝玉被贾政叫去,她倚门盼望;宝玉挨打,她又心疼又委屈;宝玉同黛玉怄气,要砸玉,她吓得要死。

宝玉这样说:你们同守着我,待我化灰,化烟,你们哭我的眼泪流成河,我的尸首顺流而走,随风化了,就是死得其时了。在梨香院目睹龄官和贾蔷的爱情,回来又感慨一番:我曾说你们的眼泪单葬我,不过是痴心妄想,原来是各人各得眼泪罢了……听到这些话,袭人是什么反应?她说这话太不吉利,说他说什么疯话,然后就催他快睡(第三十六回)。

在她眼里,宝玉“性格异常”“放荡弛纵,任性恣情,最不喜务正”。跟宝钗一样,她也爱规劝宝玉,不是“良宵花解语”,就是“娇嗔箴宝玉”,可谓“日夜悬心”,一心要拉宝玉走正道。她还骗宝玉说家人要赎她出去,宝玉听了郁闷,她便借机劝道:你依我三件事,就是刀架在脖子上,我也不出去了。这是“先用骗词,以探其情,以压其气,然后好下箴规”(第十九回)。

她在意的终究是宝玉的大好前程,是俗世的荣耀,担心的是:“难道做了强盗贼,我也跟着罢。”(第三十六回)把宝玉当长期饭票,怎么可能会懂宝玉的生命哲学,懂他内心的爱与孤独呢?

脂砚斋很喜欢袭人,一口一个“袭卿”,经常感动于她的懂事和体贴。听话懂事持家有方的袭人,至今依然是很多男性的最佳择偶对象。红楼梦

本文节选自《刘晓蕾<红楼梦>十二讲》一书
#书摘# 刘晓蕾老师论袭人袭人坏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