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

  • 游识猷
  • 2025-01-26 06:45:41
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 《思维工具箱》、《谬误神探》。

《思维工具箱》,讲的是大脑思考要使用的“工具”。

《逻辑神探》,讲的是逻辑和谬误。

适合十岁以上的小朋友,其实,也同样适合成年人。

里面是一个个小“侦探”故事,故事后面还会有题目,做完题目,翻到最后面可以对一下答案。

┈✧┈✧┈✧┈

比如说,在日常交流中,我们常常会表达三种内容:事实、推断和个人观点。

1. 事实:我们认为是客观真实的内容,通常可以通过证据验证。
2. 推断:基于事实得出的合理结论,但可能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
3. 个人观点:基于个人主观感受或看法的表达,未必有事实依据。

在沟通时,在说话时,在倾听别人的话时,你会不会拿出这种工具来区分一下事实/推断/个人观点?

┈✧┈✧┈✧┈
怎么构建一个假说?

假说是一个能够帮助我们解决问题或者提供答案的想法。

好的假说:
● 聚焦于一个简单的问题。
● 明确、简洁、有效。
● 采用可验证的方式来解释问题或提供答案。

坏的假说:
● 复杂或模棱两可。

┈✧┈✧┈✧┈

怎么设计科学实验?

1️⃣ 单一实验变量
● 确保实验中只有一个变量被改变,以便明确观察其对结果的影响。

2️⃣ 设置对照组
● 实验中需要一个对照组,用于与实验组进行比较,从而得出科学结论。

3️⃣ 实验可重复
● 实验设计需具备可重复性,其他科学家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验证结果的可靠性。

当需要研究一个问题时,你会不会根据这样的原则来构建假说,设计实验?

┈✧┈✧┈✧┈

举完《思维工具箱》的一些例子,再举一些逻辑谬误的例子。

有一类有效但没品的强辩方法:如果你不能说服对方,就让对方一头雾水。

使用这种强辩方法的一方,就会出现很多逻辑谬误。

当然,如果我们自己在思考时没有刻意地去检查自己的逻辑链条,那么,犯上几个错误,是非常容易的事情。

❌ 红鲱鱼谬误❌
● 定义:在论点中引入一个不相关的话题,看似能证明观点正确,但实际上与主题无关。
● 例子:“大棕熊怎么可能危险呢?它们看起来那么可爱。”

❌ 特殊诉求❌
● 定义:使用双重标准或要求被特殊对待,尽管理由并不充分。
● 例子:“不能赖我超速哟,你看,那个限速牌子字太小,我都看不清楚。”

❌ 人身攻击❌
● 定义:攻击对方的人格或动机,而不是针对其观点本身。
● 例子:“你叔叔是不是进过监狱?我觉得我们不能相信罪犯的话。”

❌ 起源谬误❌
● 定义:对某个观点进行批判,仅围绕其来源、出处或提出者,而非观点本身。
● 例子:“为什么你不穿人字拖?”“因为人字拖是嬉皮士发明的,嬉皮士不行。”

❌“你也一样”谬误❌
● 否定一个人对某件事情的看法,仅仅因为那个人在这件事情上言行不一。
● 例子:别跟我说抽烟对健康不好,你自己也抽烟。

❌ 错误的诉诸权威❌
● 把不是某个领域专家的人的意见当作权威意见。
● 例子:美国总统说喝点消毒水可以预防新冠。

❌ 诉诸他人(大众)❌
● 声称一个观点是正确的,仅仅因为其他人都同意这个观点。(类似诉诸错误的权威,很多人都同意某个观点,并不一定意味着那是对的。)
● 示例: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5%的人都认为数学没啥用。

❌ 稻草人谬误❌
● 故意扭曲或者夸大对方的观点,从而使它更容易被击败。
● 例子:你说家里的车子好像有点问题?你是不是想买辆新的劳斯莱斯?我们可买不起。
……

┈✧┈✧┈✧┈

就像肌肉一样,大脑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才能灵活、强壮而高效。

人脑和AI一样,其实都是黑箱。人脑也和AI一样,有两种使用方法:

一是提出笼统问题后,不假思索地接受其给出的直觉性答案。

二是借助思维工具,一步一步展开逻辑链。

采用后一种方式,更有可能得到高质量的回答。

这两本书,对使用自己的大脑和AI,都有帮助。
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朋友赵晴博士翻译了一套很好的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