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背影》“塌房”,#中国文学里为什么少有好爸爸形象#?
- 三联生活周刊
- 2025-06-15 22:11:31
【朱自清《背影》“塌房”,中国文学里为什么少有好爸爸形象?】好爸爸的100问“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文章《背影》里那个买橘子的父亲,一直被视为父爱的代表。但一则名为《文坛父爱塌房》的帖子最近在网上引发了高热度的讨论,人们细究朱自清的家庭背景后发现,他的父亲算不上一个称职的父亲,他们的父子关系甚至是疏远的。
心理咨询师王浩威很早就关注到《背影》里的父亲形象。他在一次演讲里说,“文章一开头,父亲便出场了:他和儿子的距离是遥远的(“不相见已有二年余”),社会观感上是失败的(“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满院狼籍”“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样一个父亲,根本是谈不上亲职,怎么会成为我们华人世界最让人感动的父亲之一?”
王浩威觉得有些可悲,中文世界里的父亲形象太少了,仅有的几个又是那么沉默寡言、不善表达。他今年65岁,在青少年门诊见过许多孩子和父母,因为从业时间长,他接触过的父亲们年龄跨度很大,也得以观察两代父亲的区别。王浩威发现,中国传统的“族长式”父亲形象过于沉重、压抑、高高在上,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变化,这种形象正在被解构,人们期待的“好爸爸”需要亲力亲为,与子女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在代际积累中,男性正在慢慢学习如何当好一个父亲。
以下是王浩威的讲述。
口述|王浩威
记者|吴淑斌
心理咨询师王浩威很早就关注到《背影》里的父亲形象。他在一次演讲里说,“文章一开头,父亲便出场了:他和儿子的距离是遥远的(“不相见已有二年余”),社会观感上是失败的(“祖母死了,父亲的差使也交卸了”“满院狼籍”“回家变卖典质,父亲还了亏空;又借钱办了丧事”)。这样一个父亲,根本是谈不上亲职,怎么会成为我们华人世界最让人感动的父亲之一?”
王浩威觉得有些可悲,中文世界里的父亲形象太少了,仅有的几个又是那么沉默寡言、不善表达。他今年65岁,在青少年门诊见过许多孩子和父母,因为从业时间长,他接触过的父亲们年龄跨度很大,也得以观察两代父亲的区别。王浩威发现,中国传统的“族长式”父亲形象过于沉重、压抑、高高在上,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分工变化,这种形象正在被解构,人们期待的“好爸爸”需要亲力亲为,与子女有足够的情感交流。在代际积累中,男性正在慢慢学习如何当好一个父亲。
以下是王浩威的讲述。
口述|王浩威
记者|吴淑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