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客访谈|黄海:让水下机器人替代捕捞员

  • 生活报新街派
  • 2022-08-15 11:15:26
5G赋能黑龙江数字经济【G客访谈|黄海:让水下机器人替代捕捞员】5G让生活更精彩 哈尔滨工程大学教授黄海是2022世界5G大会智能机器人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分论坛上的演讲嘉宾。11日,他面对听众分享了他和水下机器人的故事。

“水下机器人首先面临的是比较大的承压,每十米就是一个大气压。其次在水中像无线电波、光波、电磁波都会衰减,所以它的通信和光照都是黑暗的。”黄海教授简单地两句话就说明了水下机器人的难度。

黄海从水产捕捞的需求、捕捞ROV研究现状、主要技术挑战、团队相关研究进展、现有平台介绍五方面来讲解水产捕捞ROV的技术挑战与进展。

黄海表示,海生物海参、扇贝和海胆是由潜水员来进行捕捞,而鲍鱼和牡蛎都是铲取。潜水员捕捞的深度小于三十米。当潜水员在在十米以内可以捕捞大概90分钟左右。但越深捕捞时间越少,尤其是冬季低温会有伤病风险。如果能用水下机器人代替潜水员完成捕捞的工作,会降低捕捞的成本从而提高捕捞的安全性,推动海洋牧场智能化的发展。

捕捞的机器人还是遥控操作的水下机器人为主,遥控操作需要通过操作人员在水面上用手柄或者遥控设备观察水下机器人摄像头传上来的图像数据看到海底的情况进行操作捕捞。整个捕捞工作并不完全接触到水下所以需要大量的培训,效率目前没有办法和潜水员相比。

近年来,为了提高机器人的捕捞效率,实现海生物的自主捕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启动了重点项目群和水下机器人目标抓取大赛。但由于水下机器人要在水下实现精确的自主感与定位,携带一定负载变化得到手艇协调运动与目标抓取作业,这在复杂海流和模糊观测等海底条件下还是比较难的。

不过黄海透露,虽然水下机器人面临着诸多的挑战,但是他的团队一直在致力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水产捕捞ROV技术会趋于成熟,提高水产捕捞的安全性。

记者:陈思雨;摄影:张春雷
G客访谈|黄海:让水下机器人替代捕捞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