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大厂”青年的“致富梦”与“青春饭”
- 虎嗅APP
- 2023-01-29 07:46:37
虎夜聊天室【互联网“大厂”青年的“致富梦”与“青春饭”】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与服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相关的企业和从业者数量成倍增长。2005年以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增加了120多万个,从业者从130万人增至487万人。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获得资本青睐,摇身变成身价以千万计的行业精英。百度、腾讯、阿里等创业公司逐步发展为高市值的上市公司,持股老员工“一夜暴富”的故事成为互联网行业广为流传的“致富神话”。
支撑“致富神话”的不仅是互联网行业在金融资本的助推下迅速发展带来的高额利润回报,还包括企业对员工“合伙人”身份的塑造。企业不只是根据工作时间和岗位固定薪资支付劳动报酬,员工收入的主要构成还包括与工作表现挂钩的绩效工资,以及随企业利润波动的股票和期权分红。“合伙人”的身份赋予员工分享利润的权利,也要求员工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企业试图将与员工的“雇佣关系”转化为市场化的“合作关系”。
企业与员工缔结的“合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不稳定的雇佣关系。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合作关系所制造的“机会”帮助一批青年人在行业红利下发家致富,在发达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在全球疫情和反垄断监管整治力度加强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不稳定雇佣关系的风险和负面后果逐渐凸显。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关于“996”工时制、过劳、清退34岁老员工、裁员、毁约应届毕业生等热门新闻。大众逐渐认识到互联网行业高薪背后的高工作强度和高失业风险。
市场变化时,对此类劳动力的需求可能大幅缩减,从事这类工作的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机会也将减少。多年积累的劳动技能和工作经验可能因市场变化而贬值,劳动技能的累积效益降低。劳动价值不再随工作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增长,而是很大程度上由劳动技能的市场需求决定。由此可见,不稳定性对雇佣双方来说都是好坏参半,既意味着自主性,也意味着风险。不仅劳动者缺乏就业保障,面临被淘汰的失业风险;资方也没有用工保障,存在无法及时招到足够劳动力,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被挖走的风险。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厂”青年提供了实现“致富梦”的平台和机会。互联网“大厂”青年从财务自由、移居门槛和自我实现三方面界定“致富梦”。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达到“财务自由”的最低标准是有一套房、一辆车和可增值资产:“至少是要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没贷款;有一辆还不错的车,有一定的存款,可以搞点其他的,就是工作不是你赚钱的唯一工具了。不完全靠工资养活了。”(2016-A厂-科研岗)
企业不断增加的薪酬和股票期权收益为青年人在发达城市定居提供了经济基础。有的人在房价倍增前购置了房产,至少拥有一套零负债或者低负债水平的房产,手中持有部分股票基金等可增值资产,达到了“财务自由”的最低标准。当谈及“致富梦”时,受访青年更多落脚在“梦”上,即工作带来的自我价值感和未来发展机会。决定其择业第一要素的不是薪酬待遇,而是工作内容是否有挑战性,是否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
五年以后你的职业会变成什么样?未来5年到10年你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可能你会被整个市场淘汰,或者被整个行业淘汰。就是这方面带给你的焦虑,其实是很强的。(2018-W厂-业务岗)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不仅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也容易产生工作和家庭生活难以平衡的问题。高强度的工作过后,“大厂”青年很难给予家人高质量的陪伴。家庭角色的缺位使他们对家人产生了愧疚感。
从互联网“大厂”青年的工作际遇上看,不稳定性本身并不天然具备“好”或“坏”的属性。它包含着机会,也潜藏着风险。不稳定的工作具有两面性,意味着可流动性。流动既可以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互联网“大厂”的工作是兼具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向下流动的风险的不稳定工作,其“致富梦”和“青春饭”的属性是同时兼备的。本文对互联网“大厂”的不稳定工作的研究发现,不稳定性也是资方用以控制知识劳动的重要机制。企业“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形塑了一个没有清晰的内外组织边界的“莫比乌斯环形”劳动力市场。“莫比乌斯环形”劳动力市场的绩效竞争是无组织庇护的竞争,企业既没有对内部员工的保护和优待,也没有为内部员工提供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堡垒。
研究过程中,受访者表示一些企业会短期内招纳远超出用工需求的员工,通过恶意人才竞争打击其市场竞争对手。这样的无序竞争和不规范的不稳定性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和规范,不仅会损害劳动者权益,也会造成人才的无序流动和低效配置,需要警惕。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怎样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下平衡好不同主体的责任关系,平衡好个体劳动者面临的不稳定性风险范畴,将不稳定性控制在有利于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的范围。
互联网“大厂”青年的“致富梦”与“青春饭”(作者:中国青年研究)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技术与服务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与此相关的企业和从业者数量成倍增长。2005年以来,“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数量增加了120多万个,从业者从130万人增至487万人。在互联网行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一些白手起家的创业者获得资本青睐,摇身变成身价以千万计的行业精英。百度、腾讯、阿里等创业公司逐步发展为高市值的上市公司,持股老员工“一夜暴富”的故事成为互联网行业广为流传的“致富神话”。
支撑“致富神话”的不仅是互联网行业在金融资本的助推下迅速发展带来的高额利润回报,还包括企业对员工“合伙人”身份的塑造。企业不只是根据工作时间和岗位固定薪资支付劳动报酬,员工收入的主要构成还包括与工作表现挂钩的绩效工资,以及随企业利润波动的股票和期权分红。“合伙人”的身份赋予员工分享利润的权利,也要求员工承担更多的市场风险。企业试图将与员工的“雇佣关系”转化为市场化的“合作关系”。
企业与员工缔结的“合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不稳定的雇佣关系。在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时期,合作关系所制造的“机会”帮助一批青年人在行业红利下发家致富,在发达城市过上体面的生活。在全球疫情和反垄断监管整治力度加强的背景下,互联网行业发展放缓。不稳定雇佣关系的风险和负面后果逐渐凸显。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关于“996”工时制、过劳、清退34岁老员工、裁员、毁约应届毕业生等热门新闻。大众逐渐认识到互联网行业高薪背后的高工作强度和高失业风险。
市场变化时,对此类劳动力的需求可能大幅缩减,从事这类工作的劳动者的职业发展机会也将减少。多年积累的劳动技能和工作经验可能因市场变化而贬值,劳动技能的累积效益降低。劳动价值不再随工作时间和经验的积累而增长,而是很大程度上由劳动技能的市场需求决定。由此可见,不稳定性对雇佣双方来说都是好坏参半,既意味着自主性,也意味着风险。不仅劳动者缺乏就业保障,面临被淘汰的失业风险;资方也没有用工保障,存在无法及时招到足够劳动力,以及工作经验丰富的员工被挖走的风险。
互联网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大厂”青年提供了实现“致富梦”的平台和机会。互联网“大厂”青年从财务自由、移居门槛和自我实现三方面界定“致富梦”。大部分受访者认为达到“财务自由”的最低标准是有一套房、一辆车和可增值资产:“至少是要有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没贷款;有一辆还不错的车,有一定的存款,可以搞点其他的,就是工作不是你赚钱的唯一工具了。不完全靠工资养活了。”(2016-A厂-科研岗)
企业不断增加的薪酬和股票期权收益为青年人在发达城市定居提供了经济基础。有的人在房价倍增前购置了房产,至少拥有一套零负债或者低负债水平的房产,手中持有部分股票基金等可增值资产,达到了“财务自由”的最低标准。当谈及“致富梦”时,受访青年更多落脚在“梦”上,即工作带来的自我价值感和未来发展机会。决定其择业第一要素的不是薪酬待遇,而是工作内容是否有挑战性,是否有利于个人能力的提升。
五年以后你的职业会变成什么样?未来5年到10年你的工作会是什么样,可能你会被整个市场淘汰,或者被整个行业淘汰。就是这方面带给你的焦虑,其实是很强的。(2018-W厂-业务岗)长期的高强度工作不仅对身体健康有一定影响,也容易产生工作和家庭生活难以平衡的问题。高强度的工作过后,“大厂”青年很难给予家人高质量的陪伴。家庭角色的缺位使他们对家人产生了愧疚感。
从互联网“大厂”青年的工作际遇上看,不稳定性本身并不天然具备“好”或“坏”的属性。它包含着机会,也潜藏着风险。不稳定的工作具有两面性,意味着可流动性。流动既可以是向上的,也可能是向下的。互联网“大厂”的工作是兼具向上流动的机会和向下流动的风险的不稳定工作,其“致富梦”和“青春饭”的属性是同时兼备的。本文对互联网“大厂”的不稳定工作的研究发现,不稳定性也是资方用以控制知识劳动的重要机制。企业“优胜劣汰”的管理制度形塑了一个没有清晰的内外组织边界的“莫比乌斯环形”劳动力市场。“莫比乌斯环形”劳动力市场的绩效竞争是无组织庇护的竞争,企业既没有对内部员工的保护和优待,也没有为内部员工提供抵御外部市场风险的堡垒。
研究过程中,受访者表示一些企业会短期内招纳远超出用工需求的员工,通过恶意人才竞争打击其市场竞争对手。这样的无序竞争和不规范的不稳定性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理和规范,不仅会损害劳动者权益,也会造成人才的无序流动和低效配置,需要警惕。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怎样在市场化的用人机制下平衡好不同主体的责任关系,平衡好个体劳动者面临的不稳定性风险范畴,将不稳定性控制在有利于人才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的范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