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这里每天有一台手术机器人下线

  • 威海晚报
  • 2023-03-22 07:42:42
强信心稳经济促发展 【未来,这里每天有一台手术机器人下线】钩、旋、挑、转……日前,威高集团机器人手术实验室里,手术机器人“左手”持夹,“右手”持钳,干净利落、不差毫厘地完成探取、剥离、缝合动作,这场跨越260公里的“量子远程手术”顺利完成。

成功的背后,除了主刀医生的高超医术外,手术机器人的精准得力也是不可或缺的因素。

手术机器人走进大众视野的时间并不长。2006年,北京301医院引进第一台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此后15年,我国在该领域的市场基本属于进口手术机器人。

一台手术机器人涉及光、机、电、算、声等学科,机械技术是基础,而要精准驱动机器来完成医生期望的操作,又涉及运动学模型。

面对国外手术机器人用专利壁垒和先发优势筑起的高高围墙,2012年,威高医用机器人产业集团依托母公司的支持,以“亿元”为单位投入科研资金,潜心在这条赛道上突围。

一套机器人系统涉及8000多个零部件,历经近1000次实验失败,攻克300多个设备难题,600多个工艺难题……最终,威高自主研发的“妙手”腔镜手术机器人在2021年10月正式通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审查,成为国内首个获批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填补了国内空白。如今“妙手”已经升级到第三代。

创新、升级,是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高频词”。量子远程手术中,手术机器人同步、精准地“复制、粘贴”主刀医生的动作,离不开光学3D内窥镜的立体成像。威高医用机器人产业集团总经理王炳强表示,内窥镜成像要求“还原、真实”,需要将30多块光学板胶合到一起,原理虽不复杂,但其中的传感器贴合对齐等工艺,对精度的要求极为苛刻。掌握该技术的企业,全球仅两家。

整整两年时间,团队工作人员一直与这块屏“捆”在一起。从设备、材料、工艺、人员等方面,一个环节一个环节地抠。仅用坏的光学板摞起来,就有10米高。最终,这项关键技术得以突破,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

而国内首例“量子远程手术”的完成,再次为手术机器人研发团队提出了新的课题。术中医生“手眼同步”是刚需,这就要求算法速度快,延时不能超过200毫秒。研发副总王淑林介绍,最近团队正进行技术攻关,将量子远程手术的延时控制在100毫秒以内。

“妙手”妙不妙,数字最有说服力。截至目前,“妙手”机器人已成功实施60多例远程手术,成功率高达100%,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完成远程手术样本量最多的手术机器人,实现了我国在远程手术领域的世界领跑。

今年,威高将投入13亿元专项研发基金,继续支持项目攻关,力争到2027年进入全球医疗器械企业前20强。

刚刚过去的2月份,威高医用机器人产业集团接连拿下了两项发明专利,在关键技术领域再次迎来原创性成果。目前,威高手术机器人的产品申报了6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40多项已经授权,其核心技术及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在机械设计、主从映射实时控制、立体图像和系统集成等关键技术上实现了重大突破。

眼下,在威高医用机器人产业集团,3万平方米的综合生产线已投入使用,今年年底,“妙手”机器人将走向市场。未来,这里可实现年产300台以上“妙手”机器人,相当于每天有一台手术机器人下线。(来源:威海日报)
未来,这里每天有一台手术机器人下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