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前,微软、谷歌...

  • 侃见财经
  • 2024-11-29 03:29:23
十年之前,微软、谷歌、Meta等科技巨头纷纷入局人工智能,开启了AI领域无限竞争。

但是,苦于没有真正落地的应用,各大巨头也只能摸着石头过河。直至2020年,元宇宙概念开始风靡全球,AI才开始“具象化”。

2020年12月,马化腾在内部文章中提到:“一个令人兴奋的机会正在到来,移动互联网十年发展,即将迎来下一波升级,我们称之为全真互联网”。

由此,全球的元宇宙浪潮席卷而来。

2021年10月,全面拥抱元宇宙的“Facebook”更名“Meta”。

2021年12月30日,“AI四小龙”之一的商汤科技登陆港交所。不幸的是,仅仅过了一年时间元宇宙的风口就变成了巨坑。

由于持续的巨额投入看不到回报,资本市场选择了用脚投票。

一年不到的时间里,Meta股价跌去了71%,市值暴跌超过了6100亿美元,而Meta也跌出了全球市值前二十大的公司。

那一年,扎克伯格的作为全球最倒霉的超级富豪,身价跌没了1000亿美元。不仅如此,巨大的跌幅引起了投资者的不满,扎克伯格一度徘徊在了危险的边缘。

为了挽回投资者的信任,最终扎克伯格削减了元宇宙的投资,重新将重心放在了社交与AI上,Meta的颓势才开始扭转。

2022年6月,一场惨烈的闪崩暴跌,席卷了商汤科技。千亿市值的人工智能龙头,单日跌去了915亿港元。当时有市场分析认为是商汤科技巨额的解禁引发了这场暴跌,但站在今天的视角,背后的业绩恐怕才是引发恐慌性抛盘的最终原因。

此后,基石投资者阿里以及软银持续大幅抛售商汤科技,直至今天,商汤科技的股价依然还在底部徘徊。业绩带来的利空,至今还在影响着商汤。

有了元宇宙的前车之鉴,资本对于AI企业的估值更加的全面,也更加的成熟。对于AI创新型领导企业,营收增长则是重要考核因素;对于传统互联网跨界AI企业,盈利能力则是直接考核因素。

以三六零为例,2024年年初,周鸿祎宣布三六零集团已构建了包括攻击检测、运营处置、追踪溯源、知识管理、数据保护、代码安全、内容安全等多个专家模型,并在安全能力上超越了GPT-4。

但是在盈利能力水平上,仍然相差甚远。根据其三季度财报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三六零实现营收56.09亿元,同比下滑16.76%;净亏损为5.79亿元,同比下滑57.03%。具体到第三季度,其实现营收19.17亿元,同比下滑14.21%;净亏损2.38亿,同比下滑72.46%。从营收结构上来看,三六零互联网广告及服务、互联网增值服务两项合计占据了该公司营收的70%以上。

也就是说大模型不仅没能给公司带来有效的营收转化,反而公司的营收能力进一步萎缩,反馈到资本市场,自去年高点至今,三六零股价跌幅超过了35%。如果从其上市最高位算起,其跌幅超过了80%。

而作为AI头龙的商汤,也不好受。根据其2024年中期业绩显示,今年上半年,商汤科技营收为17.40亿元,净亏损24.57亿元,情况不容乐观。

财报显示,2018年至2023年,商汤科技分别亏损34.28亿元、49.63亿元、121.58亿元、171.40亿元、60.45亿元、64.40亿元,加上今年上半年的亏损,六年半的时间,商汤科技一共亏掉了526亿元。

另外比较危险的信号是,尽管其亏损幅度开始减少,但是其营收能力的水平也下滑。财报显示,2021年至2023年,商汤科技的营收分别为47.00亿元、38.09亿元、34.06亿元,糟糕的盈利能力,让市场充满了担忧。a股
十年之前,微软、谷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