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

  • 刘大可先生
  • 2023-01-14 10:44:22
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观复博物馆,二楼的门窗展馆只有我一人在,这扇窄窄的,乍看起来有些脏兮兮的窗户一下就被我注意到了:
这是一扇“蠡壳窗”,玻璃普及之前,南方的大户人家会用 珍珠母 做窗户,今天第一次见到真的。

所谓珍珠母,就是贝壳里面亮闪闪的那一层,吃过鲍鱼或者牡蛎的话,一定留意过。如图4,这东西名叫“珍珠母”,就是因为它能“生出”珍珠:双壳贝类很笨的,如果有异物或者寄生虫进入贝壳,往往就弄不出去了。于是,它们就用外套膜分泌出更多的珠母质,把它包住,成为一粒粒的珍珠。有些时候,珍珠还会和珍珠母完全融为一体。

如图5,比较厚的珍珠母会焕发出绚丽的色彩和珍珠光泽,很漂亮,产量又不高,所以自古以来就是名贵的装饰材料,比如中国的螺钿工艺(图6)用的就是珍珠母。

但是话说回到这扇窗户,用的反而不是这些华丽的厚珍珠母——那未免太小、太不透光了——制作蠡壳窗的珍珠母,通常出自海月蛤属,尤其是海月(Placuna placenta)的壳上,如图7,这是一种又扁又大的蛤蜊,直径在10厘米以上,与扇贝和生蚝亲缘很近,相当美味。
人们吃了它的肉,还会把它的珍珠母揭下来,如图8,它们的珍珠母又大又薄,像云母一样,就可以用来糊窗户了。

最后,如果你好奇珍珠母到底是什么,如图9,那就是珍珠母横切面的显微照片,珍珠切开了,也是这样的:双壳贝类的外套膜会分泌许多的碳酸钙,这些碳酸钙凝成了无数薄片状的晶体,再被外套膜分泌的蛋白质粘住,就一层层地堆积出了珍珠母。
这些碳酸钙晶体本来是透明的,但厚度刚好与可见光的波长类似,这样一层层地摞起来,就会让可见光强烈地干涉起来,原理如同水面上漂着的汽油,珍珠母的颜色就是这么来的。

微博公开课
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上午与众人一起,去了马未都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