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 半杯馊茶
- 2024-10-19 09:09:00
千年石窟 匠心传承 去过不少石窟,炳灵寺石窟可能知道的人较少。其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永靖县城西南52公里处的小积石山中。炳灵寺是藏语“仙巴本朗”的音译,意为“十万弥勒洲”之意。南北朝时期,炳灵寺被称为“唐述窟”,唐代称灵岩寺或龙兴寺,宋代以后称炳灵寺寻美中国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晋时期炳灵寺石窟所在的大寺沟内已经有早期的宗教活动,十六国西秦时期进入大规模营建阶段,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各代都有营造和重修。其中唐代时期是炳灵寺石窟开窟的鼎盛时期,开窟造像数量最多,占三分之二以上。明朝时期,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大兴,对炳灵寺石窟进行了多次重修。炳灵寺石窟,现编号窟龛216个,保存有西秦至明代的造像815尊,壁画面积约1000平方米。洞窟主要集中在下寺,共有编号窟龛184个,分布在南北长350、高60余米的崖面上。代表性洞窟为第169窟,内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这是目前国内石窟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该题记为炳灵寺石窟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纪年资料,也为中国早期石窟的断代提供了一个标尺。此外,附近的佛爷台、野鸡沟、洞沟、上寺、大崖根、禅堂等处还有一些零星窟龛、壁画和造像。1961年,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十年前的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炳灵寺石窟便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山南·拉康镇
据史料记载,早在西晋时期炳灵寺石窟所在的大寺沟内已经有早期的宗教活动,十六国西秦时期进入大规模营建阶段,北魏、西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各代都有营造和重修。其中唐代时期是炳灵寺石窟开窟的鼎盛时期,开窟造像数量最多,占三分之二以上。明朝时期,藏传佛教在炳灵寺大兴,对炳灵寺石窟进行了多次重修。炳灵寺石窟,现编号窟龛216个,保存有西秦至明代的造像815尊,壁画面积约1000平方米。洞窟主要集中在下寺,共有编号窟龛184个,分布在南北长350、高60余米的崖面上。代表性洞窟为第169窟,内有西秦建弘元年(420年)墨书题记,这是目前国内石窟发现最早的纪年题记。该题记为炳灵寺石窟的考古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纪年资料,也为中国早期石窟的断代提供了一个标尺。此外,附近的佛爷台、野鸡沟、洞沟、上寺、大崖根、禅堂等处还有一些零星窟龛、壁画和造像。1961年,炳灵寺石窟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十年前的2014年6月,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炳灵寺石窟便以“丝绸之路:长安·天山廊道的路网”中的一处遗产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