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神魂魄决定健康(一)...

  • 慧稚-正大光明
  • 2023-03-14 06:17:45
心神魂魄决定健康(一)
社会由人组成,一切以人为本,而人由心来主宰,所以自古有云,身之主宰便是心。当一个有德心、正心,有正能量,个人的身体、所在的家庭、单位都会因此而发生变化,健康、和乐、和谐;反之,一个人若像祥林嫂一样充满抱怨,人们感受到这种气场,都会不自觉的烦躁甚至想远离,而本人的身体也不会是健康的。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这个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应该都会有体会。更重要的是这种精神、心理的传播不需要媒介和接触,就已经能感受到了,从这个角度看,没有个体,本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只有人人正心,人人健康,才有健康中国。

一、精神决定健康。精神=魂魄=灵魂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身体健康”、“精神健康决定健康”
在中华传统文化,古籍经典中早已记载“得神者生,失神者死”
《潜夫论·卜列》:“夫人之所以为人者,非以此八尺之身也,乃以其有精神也。”与《黄帝内经·灵枢》:“血气已和,营卫已通,五脏已成,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表述无异
《黄帝内经》: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在《葛洪抱朴子》也论述:“人无贤愚,皆知己身之有魂魄,魂魄分去则人病,尽去则人死。故分去则术家有拘录之法,尽去则礼典有招呼之义。”
《北溪字义·鬼神》曰:“左传曰:心之精爽,是谓魂魄。淮南子曰:阳神为魂,阴神为魄。魂魄二字,正犹精神二字。神即是魂,精即是魄。魂属阳,为神;魄属阴,为鬼。”
《黄帝内经》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故:魂魄即精神。
综上所述,精神在古籍经典中记载为魂魄,精神就是魂魄,具体分为三魂七魄。

心理学原意为灵魂的科学,在最初翻译进入中国时称为“心灵学”,都是研究灵魂、心灵的,而灵魂的别称也叫精神、魂魄。
著名精神领袖安妮贝赞特早已提出,思维是灵魂的意识,不是大脑的神经活动,大脑无法完全表达我们内在所有的意识,是意识的局限,是我们思维的部分工具,不是思想的产生者。
同样1978年,诺贝尔医学奖的获得者,神经生理学家艾克尔斯总结他多年的研究经验,也提出大脑的兴奋并不等于精神和意识,他认为人有一个独立于大脑的“自觉精神”(灵魂),大脑只是它的物质工具而已。他说:“我们每个人在胚胎发育或幼小的某个时期,就具有非物质的思维和自我领悟能力,这种人的‘灵魂’,使我们具备了人类的特征:意识、思考、爱、恨、怕等。”

二、神志魂魄主宰一切,毉可见神志魂魄
一切思维、情绪、思虑、忧愁、喜悦、悲愤、意志等都不可见,但确实存在,这些来源于哪里呢?这不都是神志魂魄的范畴吗?神志魂魄属于超微观的物质,存在于形而上学的多维空间。古人讲人有精气神,“神为生之制也”,神为心为灵,是精和气乃至整天生命的主宰,正如现代量子物理学证实,无形的“超微观世界”主宰有形的宏观和微观世界。唯有天人合一的毉者、真正的指导灵,可视无形,听无声,方能见神志魂魄。
古籍经典记载:
《吕氏春秋》亦曰:“圣人听于无声,视于无形。”
《黄帝内经》曰:“是故圣人(巫、毉)不治已病治未病”
《裴子言毉·序》曰:“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毉以误世。毉,故
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
《难(nàn)经·六十一难》曰:“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
精神魂魄健康中医上工守神
心神魂魄决定健康(一)...心神魂魄决定健康(一)...心神魂魄决定健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