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广告乱贴、飞线杂乱、墙面掉漆······这是东城区的一个老旧小区,然而在小区引入物业,成立自管会到成立物管会,在社区、物管会、居民的共同努力下,短短时间内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让我们一起来见证这样一个老旧小区是如何焕然一新的!
图:整治前小区内外环境
崇文门西大街社区以提高为民服务能力为着力点,以提升居民满意度为目的,创建三步三融一坚持的党建工作模式,成立物管会,解决小区停车位紧张、环境脏乱差等难题,居民生活品质逐步提升。
主要做法
1三步走
1.抓重点解难题,停车自管走出社区治理第一步
崇西小区内没有配建车位,只有崇文门西小街上社会车辆和居民车辆混停的88个占道车位,居民回家绕圈找车位的现象天天上演,车位缺口巨大。
一是多方协调解决车位难题。
2019年1月1日东城区实行路侧停车新政,居民需要到居委会登记车位需求,社区党委以此为契机,为登记的308辆车建立了一户一档,并根据车辆停放需求和停放时间进行了详细分类。
街道工委带领社区党委积极协调各方力量,将崇文门西小街划为崇西小区自治管理停车区域,实行自治管理,社区党委将小区楼北侧便道区域进行一并梳理,规划自治车位123个。
协调崇文门西大街南侧和东打磨厂路,向社区居民开放54个优惠电子车位;协商摩方购物中心,以每月500元的价格向社区提供40个配有充电桩的地下固定车位,解决新能源停车位。自此,217个停车位满足了崇西小区居民车位需求。
二是停车自管解决管理难题。
车位解决后,社区党委召开第一次车主大会,将停车现状和车位情况向居民据实通报,并通过推荐和自荐形式选出了6名车主代表成立了停车自管会。
针对不同需求,社区党委与停车自管会多次商议停车方案,最终制定了A、B、D三类停车证,车主办理车证签订自治公约,满足居民不同停车需求,并聘请专业停车管理公司进行管理,实现了停车自管。
图:停车自治车辆入位
社区党委从1月2日开始登记需求到3月2日正式向居民发放停车证,2个月时间完成了政府主导、居民参与、自治共商的停车自治管理,彻底解决了崇西小区停车难问题。
2.集民意破常规,过河摸石跨出物业提升第二步
停车的难题解决了,小区环境又成为了居民群中讨论的重点。崇文门西大街4、6、8号楼建成于1978年,共有居民848户,其中包含直管公房111户,二次上市商品房50余户,其余均为房改售房。4、6、8号楼的楼本体及电梯由产权单位北京天岳恒房屋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维护,除此之外无保洁、无保安,无围墙,属于典型的三无小区。
一是百街千巷,实现小区半封闭管理。
借力百街千巷环境整治,对一层违规用房经营进行清退,恢复原貌,同时把楼南侧包含单元门外台阶坡道等进行了封闭改造,实现小区半封闭管理。
图:封闭小区增加健身广场
二是改革试点,引入物业解决环境难题。
面对环境卫生、秩序维护等问题,社区党委想到了标准化物业服务,但是对于一个40年没有交过物业费的老小区,居民们能否接受能为关键。
前期调研解民意
2019年4月15日起,通过召开党员、居民代表、回社区报到在职党员等不同人群的座谈会,全面宣传物业服务的优势及服务内容,广泛征集意见建议进行可行性分析,最终合理设计出调查问卷。
5月份开始采取社区骨干党员随调查公司一同入户的方式对小区居民开展环境提升需求调查,848户中已完成调查614家,调查完成率72.4%,其中表示同意交纳物业费或看到成效后同意交费的共计543户,占完成调查的88.4%,占总户数(848户)的64%。
改革试点推进程
2019年5月崇西4、6、8号楼被选为北京市物业改革试点小区,崇西引入标准化物业服务项目加快了进程。
6月1日,崇西社区召开居民大会,推选出由社区党委、社区专员、产权单位、社区党员骨干、社区居民代表9人(其中党员7人)组成的崇西小区标准化物业管理自管会,同步成立自管会功能党支部,由社区专员任支部书记。
先尝后买可持续
委托专业评估公司对崇西小区实施标准化物业管理进行费用评估,总费用为179万余元。综合考虑后,确定了政府资金扶持,逐年推出,即第一年政府补贴约114.64万元;第二年补贴约57.32万元的总基调,不断为党建引领物业管理工作蓄势。
为保障物业管理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继续巩固产权单位原投入,腾退地下空间增加收入反哺,提升物业缴费率,实现后期物业管理的独立发展。目前,崇西社区已进入实质收费阶段,签约率达70%,两处地下空间的旅馆已腾退完毕,1224.91平方米的地下空间再利用形式正在计划中。
三是改善明显,党建引领物业管理成效显著。
物业公司正式进驻后,集中解决12345热点问题,清理楼道内大件物品、安装电动车充电柜和充电桩、自行车发放号牌统一免费存放在地下存车处、修剪灌溉树木花草、宣传公示物业服务内容与标准等措施切实提升小区环境。
图:安装智能柜、饮水机和充电桩
同时,充分发挥社区居委会、居民自治会、“小院议事厅”作用,听取居民意见后,更换两部年久电梯,粉刷楼道、更换花窗、飞线入槽、铺设电梯间釉面、加装照明,同时对18个单元门按照街道样板间标准进行了改造。
1.花窗恢复
2.楼门美化
3.飞线入槽
疫情期间,物业经理带领保洁、保安、维修师傅等20人住在小区,保障电话24小时有人接,做好消杀、维修等服务,居民满意度不断提升。
3.重自治强引领,居民自治迈出精致崇西第三步
图:疫情防控常态化封闭
针对崇西社区4、8号楼地下室清退后的功能规划问题,崇西社区党委组织召开了意见征集座谈会,自管会、街道相关科室、物业公司社区党员居民代表、居民常务会代表、在职党员等共同讨论,对地下室今后的使用需求进一步进行了明确。座谈会后,将参会人员意见及时汇总,通过微信公众号第一时间告知全体居民,社区通过居民来电来访继续收集规整意见,形成最终意愿调查情况,下一步将会在物管会协调下完成此项工作。
2三融
1.坚持融合社区、“小院议事厅”、物管会三方智慧,更广泛的征集民意民需
2020年,社区党委以小区封闭管理为出发点,运用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安装人脸识别系统,与“党心E家”信息共享,增设高空抛物探头,实现社区全封闭管理。由原来的三无小区变成了智慧平安社区的示范点,由原来的脏乱差变成了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小区,居民的安全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2.融汇辖区商户、在职党员、社区志愿者三方力量,有效增强社区工作合力
社区围绕服务居民群众,充分整合资源,优化服务力量,实现辖区商户、居民由“倾听者”变为“主讲者”、由“配角”变为“主角”、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有效改善服务质量,增强社区居民的归属感、幸福感,实现政府治理、社会调解与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动,形成共建、共赢、共筑、共融的区域化社区建设新格局。
3.融洽居民、物业企业、底商三方关系,提升社区工作整体水平
《北京市物业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以来,社区党委不断加深与物业企业的联系,最终完成了物管会及物管会党支部的组建,实现“三率”百分百。
崇西社区在党建引领各类组织和广大群众共商、共建、共治、共享,协商解决社会治理和群众关心问题过程中,总结了一些切身体会,提炼了一些经验做法,也解决了一些民之所忧。面对繁琐复杂的问题,全面提升服务意识,不断夯实基础,探索新路,努力提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