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止咳1234原则记心上

  • 雨之媚
  • 2024-12-17 00:26:03
冬季止咳1234原则记心上健闻登顶计划 一年之中,除了夏季咳嗽人群相对少些,其他季节都是咳嗽的高发期。尤其是寒冷的冬季,多受饮食及气候影响。

自古对咳嗽分类、命名多又杂,到明代张景岳提出分为"外感、内伤"二类,简明扼要,又很实用。对于外感咳嗽,他提出"六气皆令人咳,风寒为主。"

关于咳嗽的辨证论治首先要了解咳嗽的时间、声音、加重因素等。

一、时间

1.咳嗽白天多于夜间,咳嗽声重、急剧、或咽痒则咳嗽,多为外感风寒或风热引起;

2.早晨咳嗽阵发加剧,咳嗽连声重浊,痰出咳嗽减轻者,多为痰湿或痰热咳嗽。

3.午后、黄昏咳嗽加重,或夜间有时有单声咳嗽,咳嗽轻微短促者,多为肺燥阴虚。

4.夜卧咳嗽较剧,持续不已,少气或伴气喘者,多为日久咳嗽导致气喘的虚寒证。

二、声音

1.咳嗽声粗浊者多为风热或痰热伤津。

2.咳声嘶哑、病势急而病程短,为外感风寒或风热;病势缓病程长,为阴虚或气虚。

三、加重因素

1.饮食肥甘、生冷而加重者多为痰湿。

2.劳累、受凉后加重者多为痰湿、虚寒。

3.情志郁怒而咳嗽而加重者多因于气火。

以上内容,对咳嗽的各种类别做一个笼统的概述。一般情况下,我们初步判断咳嗽病症会从有痰无痰下手,有痰则为湿咳,无痰则为干咳。湿咳可分为热咳与寒咳;干咳可分为风咳与燥咳。共四种类型,即:热咳、寒咳;风咳、燥咳。

具体辩证及治疗方案如下:

1.热咳病因:外感风热之邪犯肺,风寒之邪入里化热,饮食不当,情志刺激等。

表现症状:咽干疼痛,口渴,常伴有发热、头痛。症见口鼻干燥,痰黄粘稠,吐痰量少而粘,难以吐出,燥邪犯肺,使肺气失于宣发,而见咳嗽。

关键词:痰色黄稠,舌红、苔薄黄;好发于夏秋交替时节。

治疗原则: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常用药品:桑菊感冒片、鲜竹沥、川贝枇杷露、蛇胆川贝液。

2.寒咳主要病因:因受凉感染风寒而引起。

表现症状:病程较长、咳嗽及喷嚏大多在夜间及清晨。咳嗽痰多、痰呈白色且稀薄、喉间有漉漉痰声、鼻涕以清水涕为主。

关键词:痰色白、清鼻涕;多在夜间及清晨咳嗽频繁。

治疗原则:疏风散寒,宣肺止咳。

常用药品:通宣理肺丸、止咳宝片

3.风咳病因:风咳又称"肝咳"。肺与肝是金克木的关系,外邪犯肺,郁闭肺气,使其敛降功能不足。肝气多会乘此之机,化风上冲,使肺气不降反升,出现咳嗽之象。简单而言,主要病源在于肝气化风上冲。

表现症状:风咳以长期咳嗽为主,咳嗽周期动辄数月甚至常年;咽喉瘙痒,常是干咳,无痰或者少量清痰;以阵咳为主,突然遇到刺激,咳嗽非常猛烈;对刺激性气体、冷空气敏感;

关键词:咳嗽周期长;遇到刺激,咳嗽剧烈;干咳,无痰。

治疗原则:疏风宣肺,止咳利咽。

常用药品:苏黄止咳胶囊。

4.燥咳病因:肺虚液少或燥邪伤肺所致的咳嗽。

表现症状:其证咳嗽痰少,喉中声哑,烦渴引饮,大便秘涩,肌肤枯燥。"肺燥咳嗽,金性喜清润,润则生水,以滋脏腑"。若本体一燥,则水源渐竭,火无所制,金受火燥,则气自乱而咳嗽。嗽则喉干声哑,烦渴引饮,痰结便闭,肌肤枯燥,形神虚萎,脉必虚数,久则涩数无神。

关键词:咽干、咽痛;干咳,无痰;皮肤干燥,大便秘结。

治疗原则:疏风清肺,润燥止咳。

常用药品:百合固金片、雪梨膏、川贝清肺糖浆、养阴清肺口服液。

注意:不管是哪一类型的咳嗽,都应该认真辨清病症后,再决定选择哪类治疗咳嗽的药物。用错药,不仅发挥不到疗效,还可能会加重咳嗽症状及延长咳嗽周期。养生
冬季止咳1234原则记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