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6架C919试飞飞机均在外“出差”,开启多机场、多区域协同试飞,但在12月2日737MAX获批复飞之时,国产C919飞机仍在进行审定试飞。C919试飞规划了表明符合性飞行试验工作3273个试验点,审定试飞科目276项。目前已完成1694个试验点和34项审定试飞科目——也就是说,还有将近一半的试验点和87%的审定试飞科目尚在进程中。
特别的,兵器迷一直担心必须在海外进行的自然结冰试验,仍未进行。而,ARJ-21可是前前后后用了4年才完成自然结冰试验。
最新的消息是,东航旗下一二三航空订购的首架C919飞机,在2021年4月20日由沈飞向中国商飞交付了C919飞机后机身前段批产首架,而中国商飞浦东的总装基地目前基本完成了机身结构的总装,即将进入系统件等正式总装阶段,但今年启动完成总装下线估计来不及了。
自2010年启动C919项目适航审定工作以来,中国民用航空局累计投入超过4万人天的人力资源开展审查工作。两机动力控制报道,2021年9月10日,C919生产许可审定委员会(PCB)中间会议在上海召开。近日,商飞首席专家、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吴光辉建议,继续将C919飞机的审定、颁证工作纳入2022年民航工作计划,加大相关资源、人员投入,为C919飞机交付运营做好准备。“颁证工作延续到2022年”。
最后,虽然中国民用航空局(简称CAAC)和美国联邦航空局(简称FAA)就《适航实施程序》IPA在2017年10月17日正式生效后的今天,中国民航与FAA对民航飞机的型号认证采取了交叉认可。即CAAC在我方审定完成后,再递交相关文件报FAA备案,FAA只要对文件的程序性审查通过后,就将认可,而不需要重走一遍认证过程,理论上C919的局方认定速度会大大加快。
但也不要忘记,根据这份适航IPA,民航产品中首个向认可当局提交申请的项目,局方仍然可以进行“不限定审查范围和深度“的全面技术认可(FTV) 。兵器迷觉得,C919似乎正是这个协议生效之后首个提交申请的项目(ARJ21是在2017年IPA生效之前提交的)。果真如此,那么FAA局方认证还在未定之数。
国产大飞去路坎坷,前路艰难。可是,谁让你想独立自主来着,谁让你要坐欧美之外的第三把交椅?躺平了自然没这些烦恼,这是奋进者才有的自找苦吃。想想这些,心也就稍微平了些。
看来,为了这一民族期盼的腾飞,我们要有信心,更要有耐心,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