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三剑客
当过兵的应该都知道,在部队一直以来,就有一种身份的现实象征,那就是——
被领导和领导。
我在部队服役期间,见过太多有能力的军士,但很遗憾,有的是以单位没有晋升指标而不得不离开部队,有的是因为看不惯一些领导做派就退役了;有的是感觉在部队学不到东西荒废度日,就有了退役的想法。
作为干部,该怎么带兵?作为军士,该怎么服从?
这是个“双赢”的局面,不是一个人的官僚主义,也不是一个人的享乐主义。
把军士用好了,真的能顶一个连。
01
记得曾经一位将军来基层检查,我有幸见过一面,并且与将军聊了几句,这么多年,一直记得他说过的一句话,“把士兵捧在手心里的军官一定是好干部。”
战争年代,官兵平等的现状不仅仅体现在吃穿上,也体现在住上,当然那个年代的官兵,都是把保家卫国放在第一位,官兵关系融洽。不怕死,能打仗,这是我们老一辈革命军人的传统,放眼当下,新时代的军人也应该有。
记得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位士兵在战争中受伤,腿部化脓,严重到需要截肢,一位将军见到,直接用嘴把脓吸出来了,后来士兵的母亲得知这件事情,她哭着要求他的儿子复员,她说,“我不想自己的儿子死在战争上,因为他遇到了一位好将军。”说这个事,其实道理很简单,你把士兵捧在手心里,士兵就把你举过头顶。
现在处在和平年代,但是牺牲与流血一样不少,冲在前面的,很多都是年轻的士兵,还有一些刚入伍不久的义务兵。
据我观察,平均不到3天网络上就有一条关于士兵牺牲,或者参入救人救灾的立功新闻,“牺牲”与“荣誉”是一对天敌,但军人貌似天生就不怕这对天敌,因为什么?很简单,中国军人一直以来就是如此。
士兵是军队很重要的一支力量,可以说举足轻重。我们说将军很难见,但是很多一级军士长也是很罕见的。从18岁入伍,服役30年,把一生最美好的年华都奉献了给部队,一个懵懂无知的小子,到一个花白中年的军人,这30年的军旅生涯,不是数字,而是实打的服役心路。有的老军士长,甚至和自己的儿子同在一个单位服役,有的几代都是军士家族。
02
我们说,士兵是军营里的一朵绿花,但也是一朵带刺的玫瑰花,刺在哪里?有的时候刺就在领导身上。举个简单的例子,现在从上到下,手机管控越来越严了,军人用手机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个人的需要,军队避免不了,也阻隔不了,如何在提高备战打仗的能力建设下,搞好士兵的手机管理,同样也是一场“网络战争”。
有的单位主官为了避免手机出问题,就在一些措施上对士兵“高压”,搞“土政策”,虽然说出发点是好的,但是最后的效果却直接“刺”在士兵心里。正如一位战友说,“目前来看,做不到干部与战士手机使用平等对待,但至少别搞土政策。”这种“刺”说小了,伤了士兵的心,说大了,损害了士兵应有的权益。
现在的士兵,特别是一些大学生士兵,自尊心很强,又很有主见,面对军龄不够转业安置年限,如何激励他们长期服役?在部队当前一种“年轻军官都想转业,普通士兵迷茫彷徨”的现状下,直接倒逼的是,人,能不能留下来?事,到底能不能干成?
地方这些年出台了一系列“抢人”的措施和政策,军队这些年也是在征兵、用兵上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特别是关于士兵的政策制度建设——从“官”改“士”参谋、干事等岗位,小到基层连队分队长、士官长的运行,大到如今“二次入伍”的士兵可提前晋升,可以说,政策的红利也在向军士靠拢。但是依旧摆脱不了的是什么?怎么管理,怎么用人?
03
开篇我们提到一个说法——被领导和领导。
用一位战友的话说,“士兵干的再好,也就是一个被领导者;干部干的再差,也是一个领导者。”我们必须承认的是,通过高考、提干、考学等门槛成为军官,这是军官成为干部的第一个“高光时刻”,但仅此而已。
入学,跟入伍,不是一个概念,更不是一个档次。在我身边,一个连队有部队考学的干部,也有地方考上军校的军校生,也有国防生,你要说三类军官能力水平如何,各有千秋,但是在士兵管理上、用人上,一下子就显露出来。干部怎么去管理士兵,或者说如何引导士兵长期服役?
不在于退役前做工作,也不在于出了问题找人谈心,贵在平时。其实道理很简单,虽然说部队这些年作风建设抓的也不错,也取得了一些成效。但正如一位战友说的,”什么时候,干部就餐吃饭,打扫卫生等一系列日常的小事上,能和士兵等同,就已经不错了。
“吃饭要士兵打好饭,打扫卫生光吆喝不干,平时对士兵不闻不问,出问题发火搞官僚,作为干部,或者说一级领导,所有的权力都是组织赋予的,不是一个人的权力。再具体一点,干部做的怎么样,战士心里都有”一杆秤”。
04
记得之前看过军报一篇文章,讲的是一位大校政委把自己的微信号向全旅官兵公开,每个营门前都张贴了他的个人微信二维码,这件事引起了广大的关注,值得点赞。
该大校说,“官兵们愿意讲问题,提意见是好事,是对旅党委的信任和期望。试看,如果几千双眼睛观察建设现状,几千人一起出谋划策,几千人心往一处想,如果做到了,建旅兴旅还难吗?”
这件事,也有人提出,“关键的关键是领导带头。其实很多事情领导带了好头,事就好办了。当然,前提是他想到并且愿意实干,不折腾基层。”我觉得,这句话说到根上了。你看,“事必恭请,方得大成。”官不在大,能干就行,事不在小,能成就行。
有一件事,在我心里记忆犹新。
今年9月份某部单位,老兵退役的时候,单位主官组织全连官兵送战友,每送走一个老兵,都有很多战友哭了,这当中也包括连队的主官。是什么样的官兵关系,让很多人泪流满面?感情,是处出来的,干部带兵,重在带心。
一个战友说,“干部就是火车头,火车头稳,全连才能稳。”再具体一点,一个连队如果大部分战士都想着走,那么单位主官就得深思一下了。改革之际,赋予每名军人都必须面对一个问题,自己能不能干好,自己能不能顶一个连?
05
军士既是部队的“中间队伍”,更是战斗力建设的“中坚力量”。特别是随着信息化触角不断延伸,作战单元已逐步下沉至末端,军士群体被推到了战斗的前台。
“士官太重要了!”统帅的一句感慨,既是对军士队伍地位作用的高度评价,也为军士队伍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军士,数量庞大、岗位众多、作用明显,是新时代军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全面实施人才强军战略,必须把加强军士队伍建设放在更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实、抓好,着力建强高素质新型军士人才方阵,为强军兴军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当前,我军军士编制数量占到士兵总数的一半以上,建制班班长和武器装备重要操作岗位基本由军士担任。随着武器装备更新换代、岗位职责不断拓展,军士队伍能力素质的重要性愈发凸显,成为部队战备训练、教育管理和武器装备操作维修的骨干力量,是生成、储备和提高战斗力的重要力量。
一个部队军士建设的“人才样本”,同样也展示着一支军队的人才景观。
“卒子”过河能顶“车”,军士用好能顶大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