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盘推演】如果北约介入俄乌冲突,普金到底会如何使用核武?

蓝羽时评  蓝羽时评     2022-03-06      0

首页 > 军事

​​【狠人逻辑】伤北约十指不如扳断米国一指!所以假设北约真的介入俄乌冲突,普金没有退路,会在短暂示弱后,毫不犹豫集中核武火力对米国进行物理消灭。



尽管普金三番五次地警告,并且将核武进入了特殊战备状态,但依然还是没有得到足够的认识,亦如普金事先无数次警告西方不能让乌加入北约的警告如出一辙,当前的西方与全世界人民似乎不太相信普金的核武警告会是真的。加上泽连斯基不断地反怂恿,如果米国在试探中不幸还是决定直接介入俄乌冲突,那么普金将会如何使用他的核武来拼命呢?


回答这个问题,大多数人认为普金会选择北约靠近俄乌边境的一个小国进行最后通牒式的战术核弹投放。要么会选择同时对两个小国惩戒性投放战术核弹(因为干一个也是干,两个也是干,一个太少两个刚好,三个太多),如此就会让警告逐步升级,起到双方均有余地的作用。



普金不是一般人,其特点就是善断,而且通常是给对方不留反踢自己屁股的决断,不然他也就不会被称之为国际狠人。因此,俄乌冲突假设北约做出公开的军事介入,那么普金一定会最终选择核攻击米国,而且是不留余地最大化物理消灭,而绝不是一颗两颗的投放。那么普金为何不会选择首先对北约小国投放核弹呢?


我们需要知道一个前提,一旦在核国家范围内决定扔核弹,任何一方都会首先做好同归于尽的最坏打算,其次又会追求最大化争取己方能存活的目标。如果普金选择警告升级的方式,把核弹扔向小国,这相当于为对方留下消灭自己的口实,白白把核弹首发优势给了对方(核战争首发者理论上生存概率比后发者大,原因是核战双方计算上只能按照最多承受3个来回的最坏打算来规划,所以首发者就多一次彻底让对手失去反击的机会)。倘若大家认为北约介入俄乌冲突后,俄首先会投核弹于北约小国,米国就一定会被吓住而选择默认,那就大错特错了!果如此,真实情形大致呈现如下:



1、当普金首先扔核弹到北约小国时,全球人类哗然。如果说北约常规军事介入还不能完全得到“师出有名”的正义性质。但随着核弹爆响,以美英为首的北约以及受其深度影响的联合国,两方面都将让北约彻底获得道义下反攻的政治优势(根据俄乌冲突中,俄目前遭到全球口诛笔伐的实际情况,那么可以想象的是,如果俄单方面首先扔核弹,俄必然会在一段时期内彻底失去道义,这个逻辑不难理解),而且这一“道义”优势足以能使米国认为,在反击消灭俄以后;就能不费力气地得到全球理解亦或是最后的谅解。这样米国及其北约就能一劳永逸地如人类“救世主”一般的活下去。


2、在上述第1条原因的促使下,米国在俄投放核弹于北约小国时,不会采取本质默认,会一方面在表面上做出“军事防守,政治进攻”的态势,另一方面则在暗中准备着一切的铤而走险,绝不会对等以同样战术核弹方式投送俄占乌区,他会采取物理消灭俄的核大战,当然米国付出的代价就是需要承受一次俄的核反击,自己则利用第一次先发和第二次反击的机会,消灭对方。具体到实践方面,米国会在首发进攻俄本土之前,在舆论战线上进一步全面孤立俄,而在军事上再一次全力摸清俄至少60%至80%有核弹的地区,并千方百计摸清和确认对方核潜艇所在的具体海域。所以在战略决断上,米国一定会利用自身集团和道义优势,断然采取一次性解决方案,尤其是心虚的米国。恶人的生存法则一向都是以彻底消灭对己方存在致命威胁的对手来获得自己的生存,米国全世界布置那么多军事基地都是为了与对手“最后一搏”赢得这一消灭对方的优势,而北约东扩到俄边境就是让这一优势得到无解的存在。这也恰恰是最能解释俄乌冲突最为深刻的原因,对普金而言俄乌一战没有不打的任何理由。



基于上述分析,当北约不顾普金警告依然采取军事手段介入俄乌冲突,对普金而言这就意味着面对整个北约集团,凭常规力量与其对抗必败无疑。而接下来就要接受失败后无法阻止米国的核弹与拦截系统,前进突防到俄罗斯与乌克兰广袤的长达2200多公里的边境线。这就意味着自己的核武相对米国而言近乎于摆设,俄的命运只有三条,首先是受胁迫做米国想要做的事,到头来被迫成为第二个泽连斯基。其次是俄拒绝后随时会遭米国全领域渗透与颠覆政权。三是随时承受5分钟左右遭米国核武的物理毁灭。这三条命运基本都是指向俄被终结。针对这样的结果,普金能想到的只能是进攻,因为北约不顾自己警告依然要介入俄乌冲突,自己不反击则没有丝毫赢的希望。而进攻又不能让米国遭到自己核打击后,还能让其喘过气来,只要他不死整个北约就不会散。相反的是,只要米国瞬间彻底瘫痪,那么苦其久矣的西方绝大多数国家自然也就散了!



换句话说,如果北约介入俄乌冲突,普金的选择只有彻底掰断其指这一个选项,也只有如此才能让自己转危为安,至于那些后面跟班的届时反而会是以“被解放”的姿态,纷纷去推那已经倒掉的墙而已。


唠叨客(蓝羽)

2022.3.6​​​​


郑重声明:本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文章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之目的,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们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