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开始在报纸上连载的宇宙史诗漫画《飞侠哥顿》广受读者欢迎,被搬上了大银幕。
在1936年到1940年之间,环球影业拍摄了三季共40部《飞侠哥顿》系列电影,令无数观众为片中所展现的星际奇观而惊叹。
这种系列电影每部的长度约10分钟到20分钟不等,在电影院播放的正片之前播出。
为了吸引观众重回影院看下一集,系列电影的结尾总是留下悬念,让人对主角的命运牵肠挂肚。
《飞侠哥顿》系列电影采用了漫画的人设与情节,主角哥顿是号称上过耶鲁大学的水球运动员,他和女友戴尔·阿登乘坐疯狂科学家扎尔科夫博士设计的飞船前往蒙戈星。
蒙戈星的统治者是邪恶的皇帝明,他爱上了阿登,而他的女儿奥拉公主又爱上了哥顿。
哥顿一行与蒙戈星上反对明的抵抗分子合作,几经曲折终于推翻了这个暴君。
饰演飞侠哥顿的是1932年洛杉矶奥运会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得主巴斯特·克拉布,阿登的扮演者是选美出道的琼·罗杰斯。
爱尔兰老演员弗兰克·香农扮演的扎尔科夫博士和查尔斯·米德尔顿扮演的明,也给观众们留下了深刻印象。
上世纪50年代,环球影业把《飞侠哥顿》系列授权给电视台作为连续剧播出,吸引了又一代观众。
每晚在电视机前追剧的孩子里,有一个小男孩叫乔治·卢卡斯。
20多年后,已经成为导演的卢卡斯准备翻拍《飞侠哥顿》,向童年的挚爱经典致敬,可惜他没有得到环球影业的授权。
满怀遗憾的卢卡斯只好退而求其次,把《飞侠哥顿》中的一些元素,包括独具特色的片头文字滚动透视效果用到了自己的下一部电影中,那就是《星球大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