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蝙》的首映仪式受到了追捧,从这部作品的预估票房来看,新版《蝙蝠侠》有可能创造《蜘蛛侠:英雄无归》的票房奇迹。影评人麦克林表示:“我希望《新蝙》达到《英雄无归》的档次,虽然帕丁森的争议很大,不过新版《蝙蝠侠》的预期效果更好。”麦克林承认,《英雄无归》在宇宙电影的档次较高,这部作品可以成为很多超级英雄系列的标杆,荷兰弟也可以变成漫改电影演员的榜样。麦克林希望帕丁森主演的作品达到这种档次,华纳的宣传工作很关键。关于帕丁森的表演情况,麦克林给出了评价——帕丁森的控制力很棒,他还带着《哈利·波特与火焰杯》的少年感觉,他刻画了一位具有生活气息的布鲁斯·韦恩。
尽管《新蝙》的首映票房很好,专业人士对这部作品的评价很高,然而帕丁森塑造的角色仍旧受到了争议,因为他与传统的超级英雄不一样。很多影迷们观看了预告片之后,他们觉得帕丁森的风格还是彬彬有礼的绅士,当然他还带着一些迷人的风采。如果他参演《怦然心动》这种类型的文艺片,他的出演感觉和惯性没有问题。然而帕丁森要塑造一个充满力量的超级英雄,显然他就会给人违和感。麦克林强调了控制力的重要性,可能有些人会说,汤姆·赫兰德版本的《小虫》也不是肌肉发达的英雄,不过荷兰弟至少拥有少年感,再说《英雄无归》本来需要蜘蛛侠具有成长力,帕丁森显然已经过了“少年演员”的年龄。
于是,帕丁森的控制力就起到了作用,在麦克林看来,这种能力一方面来源于演员本人的天赋,混到这个档次的著名影星,多半有很高的天赋加成,帕丁森也不例外。从另一方面来说,马特·里夫斯执导《新蝙》的时候,他的才华与控制力也被人低估了。既然这种控制力很棒,那么帕丁森版本的《蝙蝠侠》至少不会差,外界对这部作品太苛刻了。从《新蝙》在上映初期的关注度以及舆论效果来看,这部作品的确可以达到《英雄无归》的档次,然而在内涵以及受众群体方面,麦克林对华纳的策划模式有些担心——这家老牌电影制片厂的观念还是很老套,自从管理层更新换代之后,他们在宣传方面只成功了一部《小丑》。
在影评人看来,《X特遣队》只成功了一半,因为这部系列本身的题材非常好,在漫画领域的受众群体很广。麦克林也说了一句实话,如果扎导版本的《正义联盟》让迪士尼或者索尼来宣传,这部系列的收视率至少不会扑街,粉丝们也不会对管理层感到不满,没准还能成为大热系列。这种情况同样有可能出现在《新蝙》的身上,在影迷们的普遍认知当中,《蝙蝠侠》与《蜘蛛侠》代表着DC和漫威的元老英雄,一旦这两部系列的续集或者是其他版本上映时间比较相近,大家不自觉就会把这两部作品放在一起讨论。恰好现阶段两部作品的主演(帕丁森和荷兰弟)都是青春偶像,他们自带流量。
所以说,麦克林希望《新蝙》达到《英雄无归》的档次,这种期待能够增加MCU与DC的竞争模式,双方还是处于差不多的起跑线。演员的出演情况也会左右作品的质量,这是麦克林强调的观点。为何帕丁森一开始处于不被看好的局面?笔者(沾沾自喜看电影)觉得他以前没有参演过漫改电影或者剧集,让他冷不丁出演这么重要的超级英雄角色,他可能不适应。而且DC工作组在选择角色方面急功近利,这是大家都清楚的事情。不过这些人忽略了帕丁森本身就处于转型期,他的控制力决定了他塑造陌生角色的时候,不会出现太大的偏差。
帕丁森在控制力方面的优势,当他参演《暮光之城》的时候就能展现出来。麦克林表示,爱德华·卡伦这个角色是帕丁森的首次转型,也是从这部作品开始,帕丁森正式从少年演员转型成为正统的偶像派,当然他也不缺乏实力。麦克林强调,帕丁森的控制力很棒,说明了这个角色和该作品的后劲比较足,《新蝙》在票房方面达到《英雄无归》的程度,甚至超过后者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有些专业人士不看好帕丁森,反而给了《新蝙》创造奇迹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