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鹤鸣讲“听息”功法...
- 王老师周易
- 2025-04-08 16:41:21
庞鹤鸣讲“听息”功法——一种极简便的上乘功法
原创 张建安 经史博物馆
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中,庞鹤鸣(即庞明)老师介绍了一个极简便却又极上乘的功法——“听息”功法。笔者以此修习,颇感有益,特稍作梳理,并分享给大家
“听息”功法的第一步为“耳听法”。
庞老师概括为:
“把自己的听力集中到呼吸上、仔细分辨呼吸的声音。”
又说:“当练功开始时用耳听呼吸声音,即使不练功呼吸声音再微细也能听到,慢慢听着它,慢慢能使呼吸变得深细匀长了,当呼吸变得深细匀长后,声音就要消失了,再用耳听就听不到了,这时可以会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时就要改用听心音法。”
第二步为“意听法”。
对此,庞老师的阐释为:
“听心音法古人没提出过,我们加在此处作一介绍。当出现心脏通通的跳动声 后(耳听的血管跳动声不算),就不要去听声音了,而用意念去跟着并体察心脏的收缩跳动,心脏又和全身血管连在一起,又去体会全身血管的跳动,如未出现上述现象,就用精神来分辨呼吸出入的动静,这就叫做‘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随着呼吸的平稳用耳听不到了(因耳听的是机械频率的振动,呼吸小了振 动的强度不够,耳就分辨不出来了),就用意识去注意它、听它。”
第三步为“气听法”。
这是对第二步的深入。正如庞老师所说:
“随着呼吸的平稳用耳听不到了,就用意识去注意它、听它,以后用意识也感觉不到了,再用气去听。”
怎么用“气”听呢?其实就是“意念与气的结合”。
庞老师对这一步的阐释又可分为三点:
(一)“当呼吸气机进一步深化和深细时,意念和气就结合到一起了,这时只有从气本身的运动和活动进行气的自我体察。”
(二)“当意念与气完全结合到一起后,这时气已不全是呼吸之气,而和身体内的气机结合到一起,就达到神守一如了。”
(三)“这时气动就和大自然结合到一起了。”
最后,庞老师概括评价了这一功法:
“过去认为听息是高级功法,不易出偏,这是最简便的练功方法,只要把精神集中起来后,慢慢就可以引导你达到高级功法,不需要再改动功法,只是一门心思听就行了,从耳听到意听再到气机听,一步步自己深入。过去气功界认为此法是保密的,可是公开出售的庄子书中就有,明明白白地写着,庄子的听息法道家功仍认为是上乘功法。”
“听息法”,在《庄子》中被称为“心斋”,出自“人间世”一章。原文为颜回与孔子的问答: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对于《庄子》中的这些文字,历朝历代不知多少学者加以翻译解释。只是,如果自身没有这方面的实修,怎么解释都可能差之毫厘。
中医养生道医养生
原创 张建安 经史博物馆
在《智能气功科学精义》中,庞鹤鸣(即庞明)老师介绍了一个极简便却又极上乘的功法——“听息”功法。笔者以此修习,颇感有益,特稍作梳理,并分享给大家
“听息”功法的第一步为“耳听法”。
庞老师概括为:
“把自己的听力集中到呼吸上、仔细分辨呼吸的声音。”
又说:“当练功开始时用耳听呼吸声音,即使不练功呼吸声音再微细也能听到,慢慢听着它,慢慢能使呼吸变得深细匀长了,当呼吸变得深细匀长后,声音就要消失了,再用耳听就听不到了,这时可以会听到心脏跳动的声音,这时就要改用听心音法。”
第二步为“意听法”。
对此,庞老师的阐释为:
“听心音法古人没提出过,我们加在此处作一介绍。当出现心脏通通的跳动声 后(耳听的血管跳动声不算),就不要去听声音了,而用意念去跟着并体察心脏的收缩跳动,心脏又和全身血管连在一起,又去体会全身血管的跳动,如未出现上述现象,就用精神来分辨呼吸出入的动静,这就叫做‘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随着呼吸的平稳用耳听不到了(因耳听的是机械频率的振动,呼吸小了振 动的强度不够,耳就分辨不出来了),就用意识去注意它、听它。”
第三步为“气听法”。
这是对第二步的深入。正如庞老师所说:
“随着呼吸的平稳用耳听不到了,就用意识去注意它、听它,以后用意识也感觉不到了,再用气去听。”
怎么用“气”听呢?其实就是“意念与气的结合”。
庞老师对这一步的阐释又可分为三点:
(一)“当呼吸气机进一步深化和深细时,意念和气就结合到一起了,这时只有从气本身的运动和活动进行气的自我体察。”
(二)“当意念与气完全结合到一起后,这时气已不全是呼吸之气,而和身体内的气机结合到一起,就达到神守一如了。”
(三)“这时气动就和大自然结合到一起了。”
最后,庞老师概括评价了这一功法:
“过去认为听息是高级功法,不易出偏,这是最简便的练功方法,只要把精神集中起来后,慢慢就可以引导你达到高级功法,不需要再改动功法,只是一门心思听就行了,从耳听到意听再到气机听,一步步自己深入。过去气功界认为此法是保密的,可是公开出售的庄子书中就有,明明白白地写着,庄子的听息法道家功仍认为是上乘功法。”
“听息法”,在《庄子》中被称为“心斋”,出自“人间世”一章。原文为颜回与孔子的问答:
颜回曰:“回之家贫,唯不饮酒不茹荤者数月矣。如此,则可以为斋乎?”
曰:“是祭祀之斋,非心斋也。”
回曰:“敢问心斋。”
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对于《庄子》中的这些文字,历朝历代不知多少学者加以翻译解释。只是,如果自身没有这方面的实修,怎么解释都可能差之毫厘。
中医养生道医养生